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退却中的坚守与超越——论张炜的近期小说创作(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学评论》 贺仲明 参加讨论

    最为明显的表现,是主题中心从道德向自然精神的迁移。20世纪90年代初张炜以道德主题引人注目,近期创作中较早的部分与之关系非常密切,表现出较强的连续性和关联性。但是此后,张炜创作的主题有所变化,自然精神成为更重要的中心,而道德判断逐渐淡化,表现也更为内敛。以创作时间横跨最近20年的《你在高原》为镜,可以清晰地看出这一嬗变:其中的《家族》《橡树路》等属于较早创作的作品,其主旨与20世纪90年代初的《柏慧》等大体相似,道德是最核心的部分;但自《人的杂志》之后的作品,对自然精神的关注和倡导成为更重要的思想,道德主题已经退而为其次。
    更深层次的表现,则是思想内涵上的深化趋向。这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对道德的理解更为复杂,并有所反思。张炜近期创作道德色彩的弱化,源于张炜对之的反思和扬弃。在近期的一篇文章中,张炜这样阐释“善和恶”:“所有的文学作品都不可能回避善和恶,都不可能回避价值取向和类似的行为内容。但问题是在经验世界里面不能把它简单化,不能塑造出一个完全的恶和完全的善,即便是极端的浪漫主义也不会那样简单。”(14)同时,他还对“二元对立”思维方式进行了批评,认为它“是极其有害的,因为它遮蔽真实、幼稚化和简单化、浅表化”(15),并表示对意识形态色彩强烈的“理想主义”的拒绝态度(16)。在这一基础上,张炜的近期作品虽然还认同乃至赞美道德(善),但他更在努力探索善恶之间的深层次关系,对道德的理解更趋复杂和深刻。典型如《曙光与暮色》对背叛的思索。作品中的庄周,因为无心之过成了告密者,严重地背叛和伤害了自己的友人。为此,他整个的后半生都充满了忏悔。小说指出,庄周虽然是一名背叛者,但却不同于一般的道德缺失,而是需要更复杂地认识。再如《刺猬歌》,作品塑造的主人公廖麦,虽是一个道德理想的坚守者,但冷酷的现实造就了他的失败,也对他的人性构成了一定扭曲,使他呈现了某些恶的品质。通过对这一形象的灵魂透视,张炜表示出对当前社会中道德理想精神价值的深刻质疑。在一篇创作谈中,张炜将这部作品定位为对理想主义的反思和批判:“在理想主义被简化成标签的年代,这本书恰恰可以看作一部反‘理想主义’的作品。”(17)
    在这一理解和反思的基础上,张炜近期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有较大发展,他们不再是内涵相对单一的善恶象征,而是多重因素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比如《海客谈瀛洲》中的霍闻海,《刺猬歌》中的唐童,都是恶的代表人物,但又很难简单地以恶来概括其形象整体,因为他们身上也有某些值得肯定的品质:“我为他的那种巨大的创造力、行动感、单纯和好奇心所打动,但又很仇视他的掠夺和残忍的行为”(18)。同样,《刺猬歌》中廖麦的品质虽以善为基础,但也渗透了某些恶的因素。其他人物形象,如《能不忆蜀葵》中的淳于阳立,《外省书》中的师麟,等等,几乎每一个人的性格和品德都多元化和复杂化,很难以简单的善恶是非来概括和判断。
    其二,试图对道德和自然的复杂关系进行探究,并寻求将它们融合。这是张炜道德反思的一部分,也是反思的进一步深化。因为自然蕴含着自由的个性和生命力,它与讲究秩序和规范的道德之间必然会有所冲突。张炜对道德的反思与他对自然的认识有关,也不可避免会遇到矛盾,作品中可以看到他的两难,但更可以看到他将二者融合起来的努力。较早的作品如《外省书》。作品书写了师麟、师辉父女的故事,女儿师辉对爱的理解是充分道德化的,并以对精神之爱的维护否定了肉体的、物质化的爱,她也得到了作品充分的肯定。但师麟却比较复杂,他既有多情的泛爱,却又并非虚假,而是完全源于其真诚和旺盛生命力。或者说,他的行为既与传统道德构成尖锐冲突,却又蕴含有强烈的自然精神特征。对此,作品的态度也颇为暧昧,部分的否定之中又给予了有保留的肯定。作品另一主人公史珂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对他们父女的互补。他既遵循道德,不满于师麟的品行,但他并非精神卫道士,年老的他也依然为年轻女性的美所吸引和感动。《能不忆蜀葵》这方面的意图特点更为明确。恺明和淳于阳立分别属于以道德和自然个性为中心的两类人,但他们之间既有对立,却又互相吸引,一辈子都是有着深层精神关联的好友。在一定意义上,这两个形象之间构成着相互补充,也形象地表示道德与自然之间相悖又相融的复杂关系。其中,淳于阳立这一形象体现了张炜在自然与道德边界上的大胆探索。这一人物身上融合了多重复杂因素,杂糅着欲望与生命力、自私与天才的创造力,特别是他与陶陶阿姨之间颇具乱伦之嫌的感情,完全超越了世俗伦理。对这一颇类似于英国作家王尔德笔下的道连·格雷的人物,作品并没有简单地进行鞭挞,而是给予了充分的宽容和理解,这既显示出张炜文学天平从道德向自然的明显倾斜,也是他对二者关系融合努力的结果。到《你在高原》创作时间较晚的部分作品中,道德与自然之间更呈现一种并行不悖地共同推进的趋势。作品的主人公宁珂就可以说是道德与自然的合一体。他一方面努力遵循和维护着善的观念,不满和对抗于现实中的丑恶;另一方面更选择逃亡和游历的方式去寻求自然,让自然涤荡被丑恶现实污染了的心灵,让自然生命力填充自己精神上的委顿。
    对历史的思考,典型地体现出张炜近期小说在融合道德与自然关系上的努力。从《古船》开始,张炜的作品一直很关注历史,但如果说《古船》的历史认识还主要是反思和寻求正义精神的话,那么,以《你在高原》为代表的作品所展现的历史观有了明显的变化,简要地说,这些作品判别历史的标准已经完全不再是传统的正义与非正义、政治上的是与非,而是以自然和生命、道德和伦理为中心。比如,它从自由、平等理想精神的角度,从不愿屈从于单调、腐朽生活的生命力勃发角度来理解“革命”,肯定了一些革命者(如宁伽的父亲、外祖父等)走上革命道路的行为;但又从道德立场上,对那些不认同革命、却道德高尚坚守信义的志士(如宁伽的叔祖父宁周义)表示了高度认可,更否定了革命过程中的背叛、暴力和屠戮,以及革命胜利后的种种腐朽,涉及诸如霍闻海、殷弓、飞脚、岳贞黎等众多人物。自然与道德双重视野下的革命历史也因此显得更加复杂而斑斓。
    与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相比,张炜近期创作无论是在思想内涵还是精神实质上,都有相当大的变化,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实现了对自我的突破和超越——其思想比以前更为丰富、宽容,也更为复杂和斑驳。特别是其对道德与自然关系的探索相当大胆而前卫,与张炜曾经的“道德理想主义”形象形成了巨大反差。张炜的这一变化与之前并非完全没有联系,只是他以往的道德理想主义者形象太过强大,掩盖了其中的复杂因素。或许也正因如此,尽管张炜近期创作上的变化相当显著,但人们依然习惯于将张炜当作道德理想主义作家来看待,没有对其变化给予充分的关注。
    张炜近期变化并不是偶然和被动的,而是他自觉追求和改变的结果,具体说,就是他努力向其胶东地方文化——齐文化的开掘和吸纳的结果。作为一名山东作家,张炜的创作原本接受着较为深厚的儒家文化影响,在《古船》、“秋天系列”作品的沉重历史感和道德责任意识中,可以充分感受到传统儒家知识分子的精神特征。但是近期,张炜对儒家文化有所批评和反思,更自觉地对其所在的半岛地区传统文化——具体说就是齐文化加以深入思考和探寻。为此,张炜积极参与以徐福为中心的齐文化传统纪念活动,考证、搜集、整理了大量文献,对齐国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进行深入的探究,并表达了对其崇尚自然、追求自由,以及浪漫和强大生命力精神特征的充分推崇。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