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思想生产与文学理论的知识创新(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艺理论研究》2013年 李西建 参加讨论

    
    就我国文论的当代建设与发展而言,如何有效提升其思想生产的质量,积极推进知识生产的内在创新,是一个颇为重要且十分急迫的问题。
    基于文学理论人文思想阐释与审美价值判断的学科属性,应高度重视哲学的导引与观念的生产,重视人文价值资源对文学理论建设的积极作用,重视现代多元思想价值为文学理论知识创新提供的理想与方法优势。历史地看,西方文学理论与批评之所以是一门成熟且发达的学科,呈现出知识生产与创新的良性状态,除了其始终以完善而系统的哲学观念与哲学理论为基础,同哲学形态的演变保持同步外,还不断呈现出在诗性风格方面自觉建构的特质,由此形成较稳定的知识范型。现代西方文学理论的发展亦如此,像新批评、形式主义、现象学、阐释学、结构主义、新历史主义以及后来的殖民主义及文化批评等,就知识形态看,均是在特定哲学观念与思想生产的影响下,通过具体的文本分析,在大量批评实践的基础上不断积累与完善起来的理论或批评的范型,既达到了思想取向与理论构成的融合,也达到了哲学观念、学科理论与批评方法的内在统一。
    然而,在现代中国学术体制内,文学理论的知识生产始终是一个被忽视且未能获得彻底解决的问题。其中既有历史发展中的必然与无奈,如发生于二十世纪初期的转换,“使文艺学主动放弃了学科自主位置,成为‘启蒙’、‘救亡’的工具。这虽然是一个极为匆忙又别无选择的过程,但却显现了一种历史必然性,即当政治或民族危机成为时代的中心问题时,文学理论的转换只能以时代的中心问题为根据”(高楠142)。这也是导致本时期中国文论在知识构成方面,只能以社会与民族的政治需要为价值取向的根本原因。当然,思想与知识生产方面的不足,部分也是由我们对文学乃至文学理论属性的狭隘理解导致的。如20世纪中叶,我们对文学理论更多从政治和意识形态的方面予以理解,尤其是以苏联季莫菲耶夫的文艺学体系,为中国文论的体系化寻找依据。这一时期中国文学理论知识生产的形成,既有过分狭隘的本土政治文化背景的影响,又有苏联意识形态色彩与文论观念体系的输入与移植。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文论的大范围转换尽管“是由工具性向学科主体性的转换,是文学理论由代言向主讲的转换。[……]并且随着西方文艺学,美学思想的大量引入,一时间文艺学视野大开”(高楠144-45),极大拓展了文学理论知识构成的空间,激活了文论生产的热情与状态,但毋庸讳言,这一时期其知识生产的移植性特征较为普遍和突出,表现为对西方文论成果的吸收过多,转换过频,使用过急,放弃过快,而批判性的研究与分析则又过少,客观上造成了当代文学理论知识生产的过度飘浮与移动,缺乏沉淀、吸收、转化与积累的过程。面对全球化时代异质文化的频繁输入及多元理论的快速移植,当代中国文论知识形态的建构和知识生产,由于缺少人文根基和思想观念的支撑,其功能与作用的发挥屡屡受到消解和冲击,文学理论学科的整体性发展与创新始终处在一种价值缺失和思想游牧的状态。
    知识创新的核心是思想的生产。所以,自觉建构文学理论的价值维度,使其在思想与观念的生产方面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这是学科创新所依据的前提。文学理论作为人类文化系统中的存在形态,作为一种紧紧依持人类特定的哲学观念、审美意识及文学艺术经验的阐释性学科,这决定了它在人文价值观念与审美意识系统中的位置。如同文化、价值及理论范式的存在一样,文学理论的思想生产有其内在的规定性。作为标识与主导文学理论生存根基的思想观念层,往往由文化系统内最具价值判断力、且最能决定科学发展方向的哲学思想、审美意识等要素所构成,并从最根本的方面为文学理论的人文—审美性生产提供思想资源。爱因斯坦曾对科学的知识抱有最大的信心,但后来他清楚地知道科学的界限,他说“科学只能断言‘是什么’,而不能断言‘应当是什么’,可是在它的范围之外,一切种类的价值判断仍是必要的。”而决定这一切种类的价值判断的东西仍是哲学的观念与意识。因为在人类知识领域内,只有哲学在本质上可跨越学科的规定与界域,并以“追问”与“思”的方式进入不同学科的知识领域,以发现和弥补各学科的知识形态对存在的分离。哲学是一种意义的幽灵,它总是追寻方向与境界,并通过对事物存在本质的积极探寻,不断引导个体进入类的层面,从而走向真善美的内在统一。从某种程度上讲,文学理论作为具有哲学品质的人文性学科,理应站在时代的高度,努力提炼出当前文学发展中具有哲学意味的问题,并以思想生产的方式创生出符合文学实际的观念与话题,从而引导文学的发展,推动文化的进步与繁荣。反思当前社会文化的生产状况,人文学科普泛的身份焦虑及合法性危机,正源于思想的匮乏与价值的缺失,以致于出现了过度知识化与意义危机的症兆。文学理论的知识生产,也毫无例外地表现为思想的缺席,以及过分迷恋学科知识形态的自足性建构,为繁衍庞大的概念体系与抽象的理论原理所累,参与、阐释现实问题的能力普遍下降。可见,如果缺失哲学观念与思想的主导,文学理论的知识生产只能是一种无根的状态。而要恢复和建构文学理论生产中这种根基性的东西,就需要守持人文学科的价值导向,适应文学变化的实际与新的审美需要,在真理的探寻与意义的建构方面不断探索,以思想生产始终作为文学理论知识创新的基点和动力,无疑是当前文化境况下需要我们清醒面对并努力坚持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