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战争与人的雄奇诗篇——评何顿的长篇小说《来生再见》(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文学批评》 胡平 参加讨论

    四、历史与现实的交替推进
    凸显人物强烈的命运感,又与作品的结构设计有关。这部作品的结构是复调的,历史重现与现实素描交替推进,相互对映,产生了单线结构难以承载的丰富意蕴,增加了厚重感。小说叙述最初是从抗日战争结束二十年后开始的,这时,硝烟早散,事实却也远去。黄抗日的身份变为供销社副主任,生活中仍只是个不起眼的男人,公众场合里十分谨慎,老婆面前唯唯诺诺。儿子长大了,但对父亲的过去一无所知,后来零星了解到父亲竟曾参加过那场战争,不禁深感惊讶。运动来了,父亲的历史问题逐渐暴露,他当过国民党军的排长、少尉,还当过日军的俘虏,于是成为专政和轮番批斗的对象。造反的年轻人们绝不相信国军也抗过日,又断定黄抗日混入游击队后向国民党提供过情报,黄抗日对此百舌难辩。幸亏当年的见证者中还活着一个何厅长,在何的过问之下,才将黄抗日保护下来。从此,儿子对父亲的经历充满好奇和疑问,开始进行调查,于是历史的真相逐渐暴露出来。
    作品是在儿辈的追寻与父亲的回忆中穿插进行,这种写法将抗战老兵的一生对折起来描述,在对比中将历史的迷误与个人命运间悲剧性的冲突演绎得淋漓尽致。我们看到,历史是那样容易残缺、扭曲、变形和衰老,仅用二十年时间,其面貌就变得无从辨认,而一个人的命运夹在其中,也可能被挤压和揉搓得遍体鳞伤。确实,历史由无数人命运组成,个人命运对于历史来说,是微不足道的。意味深长的是,面对挫折和遭遇不公,黄抗日没有表现出更多哀怨。他既然不觉得自己的历史有什么光荣,也就在家人面前绝口不谈抗战经历;他似乎也不觉得自己有真正的不幸:相比当年许多互道“来生再见”的战友,他还留有此生,已属侥幸。在命运的反复击打下,黄抗日习惯了在人群中把自己包藏起来,尽量不引人注意,也在关键时刻装疯弄傻。有句话说,一些人前半生的度过,会使其后半生充满痛苦,黄抗日就是如此。他的后半生一直在为前半生赎罪,至于他前半生是立功还是作孽,倒无人关注。也许生活就是如此,正因为生活中不缺乏这类荒谬,主人公的命运才真正打动了读者,引来共鸣。《来生再见》是一部抗战作品,也是一部后抗战作品,两者的结合,产生了太多的余味。
    五、精彩的结尾
    作品的结局有罕见的精彩。那是在人物们人生的尽头处,黄抗日、毛领子、田国藩三个老战友,获得机会见了面。此时他们都有八九十岁了,在这人世间,有过共同经历,能够彼此证明生命历程的人,大概也只在他们之间了。几人混得都不好,或挨过整,或打成过右派和反革命,好在都活了下来。思想往昔,一些历史的细节得以重现,几人感慨非常。历史最可贵在细节,但细节总会被筛选,有些得到精心记录或无限放大,更多细节则永远消逝,所以说难有史记,多有传记。老人们聊天时在两个细节上发生了出入,其一是,田国藩居然已想不起他当兵时苦苦思恋的女人小丽了。小丽是个妓女,曾在妓院接待过田国藩和其他军人,也答应过嫁给田国藩。从此,田国藩转战南北始终怀念着小丽,还写下遗嘱放在衣服口袋里,请求他妈在他死后认她为干女儿,继承他的财产。这件事人人皆知,却被他忘得干干净净。其二是,田国藩怎么也想不起自己曾枪杀过一个战士。当年他带过一个学生排,战斗来临时全排乱成一团,他发怒并当场结果了一名哭脸的衡阳学生兵。现在,他把这件事记在了龙连长身上。这两个细节,耐人寻味又叫人百思不解。如果说,枪杀学生兵一事,给田国藩精神上造成过长期压力,以后形成转移性记忆,那么,将小丽彻底遗忘又意味着什么呢?应该说小丽是田国藩的初恋,是他最不容易忘却的人,在老战友面前,也没有必要掩盖此事。他的遗忘,大约只能说明,这个经历过最残酷战争的男人,已将他最真挚纯洁的感情埋葬过一遍了,因为他没有勇气重新面对。时代在前进,而每一个人都会被迫重新开始。他有选择的记忆,将历史和现实浓缩为一团殷开的墨迹,为读者留下了无穷想象。这样的细节放在结尾处,是令人叫绝的,它们含而不露地点染出时代更迭给人物留下的精神印记,显示了作者对人物理解的深度和出色的艺术感受力。
    此外,关于三位老人最后交往的叙述,也是颇为动人的。书中写道,黄抗日先后看望田国藩与毛领子五次,感到有说不完的话,而田与毛却没有来看过他一次,终使黄抗日感到不快,不再去找他们。原来,问题也出在一两个细节上,当初,儿子带父亲去看望田与毛时,开了公司的奥迪去,出于热情,又破费两千多元请他们吃饭,没想到这样做反而拉开了黄抗日与老战友的距离,使他们感到相形见绌,最终未作回访。后来当他们打来电话问候时,黄抗日已然过世,至此,全篇告终。小说以这样的事件收尾,有些出人意料。本沉浸在回首往事中的三位抗日英雄,还是被世俗打进楔子,产生隔膜,在人生的最后时刻留下阴影与遗憾。这种遗憾无从补偿,却不纯属偶然发生。我们可以理解为,田和毛是过于敏感了,这敏感却又是生涯留下的印记。他们遇到的挫折和打击太多了一些,使他们永远处于防卫和不自信之中,即使与患难与共的老战友相处,也无法变得更加放松。
    小说就这样结束了关于英雄的叙事,它的基调实在是战争小说中不常见到的。它既有雄浑壮阔、悲怆激昂的一面,也有琐碎平凡、隐曲内向的一面,将战争与人的关系处理得错综复杂、深刻纠缠。它塑造的英雄人物,既有坚韧的意志和不可磨灭的功绩,也有卑微的动机和丑陋的欲望;他们本应成为民族的骄傲,却又充满自卑,苟且度日。这一切,构成了《来生再见》与众不同的品格,它真正来自历史与现实、生活与本相、考察与思考,因此,这部小说将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
    ①参见何顿:《来生再见》,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3年。
    ②何顿:《来生再见》,第326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