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当代诗词研究的反思与前瞻(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艺术报》(京)2014年 陈斐 参加讨论

    20世纪旧体诗词研究已形成新的学术生长点 
    自五四白话文运动以来,新诗逐渐登上诗坛正统地位,传统诗词处于被忽视、被排挤的境遇。然而,诗词以其顽强的生命力,一直绵延不绝地发展着,于某些特殊的历史情境(如抗日战争)还会在社会上绽放出绚丽的光焰。且不说深受传统文化陶冶训育的旧诗人或诗词研究者、爱好者在现当代仍然公开或隐秘地进行着诗词创作,就是那些新文学的健将或著名作家也有不少“勒马回缰”做起了“旧诗”,如闻一多、臧克家等等。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国学热”的大背景下,随着中华诗词学会和其他省市县乡甚至基层单位各级各类诗词学会、诗社的纷纷成立,喜欢诗词并操觚创作的人越来越多。就水平和质量而言,现当代涌现出的黄节、柳亚子、聂绀弩等一批杰出诗人,放在数千年诗词史上,也是光芒四射的。
    但令人遗憾的是,长期以来,现当代诗词遭遇了现代学术分科体系的无视、冷落。古代、近代文学的研究对象往往截止于五四运动。现当代文学研究者则出于某种狭隘封闭的文学史观,有意在研究中“压迫”或“屏蔽”诗词创作。唐弢先生主编的影响颇大的3卷本《中国现代文学史》拒绝书写旧体诗,即代表并影响了相当一段时期的现当代文学史观。如果说在新文学成立之初,对传统诗词的有意“压迫”仍带有为新文学维护合法性的焦虑,可以理解;那么在新文学已获得正统地位,需要全面、客观、严肃地梳理总结现当代时间段里的文学现象和成就时,这种文学史观就显得有些狭隘、片面和主观。1980年1月,作为当代文学重要作家的姚雪垠致信茅盾,对既有的现代文学史观提出质疑,主张把旧体诗放在“大文学史”应包括诸元素的“第一”位置来讨论。姚氏观点在当时没有引起较大反响。但两年后,于聂绀弩《散宜生诗》出版之际,胡乔木为之作序,认为“它的特色也许是过去、现在、将来的诗史上独一无二的”。这表明主流意识形态对当代旧体诗已有认可,无疑对重估现当代诗词价值有积极影响。随后,毛大风、丁芒等当代诗词的评论者都为现当代诗词的成就和遭遇鸣不平。80年代末,现代文学研究界兴起著名的“重写文学史”思潮,不少研究者逐渐关注现当代诗词,主张应给予其应有的文学史地位。
    90年代,国内兴起“国学热”,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有所改变。在此背景下,学界对现当代诗词的关注越来越多。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相关研究较为火热。不仅相继出版了胡迎建《民国旧体诗史稿》、刘士林《20世纪中国学人之诗研究》、冯永军《当代诗坛点将录》、刘梦芙《近百年名家旧体诗词及其流变研究》等10余部专著,而且有数十位博士、硕士将论文题目聚焦于现当代诗词,如王巨川《清末民初时期新旧诗学互训》、徐晋如《二十世纪诗人征略》、孙志军《现代旧体诗的文化认同与写作空间》等等,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更是有数百篇之多。这些研究虽然不无遗珠之憾或概略之弊,但毕竟筚路蓝缕地将长期以来被正统文学史“屏蔽”的文学现象——现当代诗词呈现在学界和公众面前,并且推动其成为学术研究的增长点。正如马大勇《20世纪旧体诗词研究的回望与前瞻》所云:“在当今学界,20世纪旧体诗词研究已经形成了新的学术生长点,并有望在未来数年中成为中国文学研究的焦点和热点。”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