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把自己整个交给人民去处理”——被打成“历史反革命分子”的穆旦(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扬子江评论 易彬 参加讨论

    二、“承受着极大的痛苦而不外露”
    在组织的某种关照之下,情势固然没有变得更糟,但对一个在国难当头之际从军、在国家需要建设人才的时刻回来报效祖国、在实际工作中又相当勤奋却屡遭磨难、最终被打成历史反革命分子的人而言,要保持“精神愉快”无疑是相当困难的。
    穆旦被打成历史反革命分子一事对于家庭所造成的影响,以及他的精神状态,多半只见于妻子周与良的回忆,基本上是一个沉默的承受者形象——
    良铮拿到判决书,过了两天,先去告诉我父亲周叔弢,然后把我叫到父亲家才告诉我。判决书上写着如不服此判,可上诉。和家人商量,认为这种判决上诉无门,不可能胜诉,只能逆来顺受……他从不抱怨,只是沉默寡言,自己承受着极大的痛苦而不外露。
    受管制期间,穆旦白天“监督劳动”,“晚间回家写思想汇报,认罪反省,每周去南大保卫处汇报思想,每逢节假日被集中到保卫处写思想汇报。”受管制一事,穆旦并没有告诉父母,父母“一直不知道”;妻子和孩子们“经常受到歧视”,他劝妻子“不要太认真,事情总会过去的”。家庭的“不幸遭遇,孩子们一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抄家贴大字报才知道”。期间,穆旦还“很少亲友来往,连信也不写,他主动不和几位好友肖珊、杜运燮等去信,怕给人家找麻烦”。⑤而除了日记之外,没有材料表明穆旦此一时刻还在坚持写作和翻译活动。他甚至讳言“穆旦”这个名字写过诗,“以至于四个子女在他活着的时候都不知道‘穆旦’这个名字”。⑥“讳言”意味着穆旦又一次意识到“穆旦”之名所具有的危险性(此一话题后文仍有涉及)。
    天津市公安局批准撤销对于穆旦的管制在1962年1月4日。穆旦继续在南开大学图书馆作编目股馆员,但如周与良所述,每逢节假日,还是要去图书馆写检查。作为图书馆为编目股馆员,穆旦的主要工作包括整理图书、英文编目、打字以及打扫卫生等等。具体工作情形,当事人的回忆略有差异。按照曾任文学院党支部书记的历史系教授魏宏运的回忆,杨朴魁是做中文编目,查良铮做英文编目⑦。同为图书馆编目股馆员的王端菁的说法更为详细。⑧王端菁称呼穆旦为“老查”,早在1954年穆旦等人参加“红楼梦座谈会”的时候,王端菁就是记录员。1959年王端菁进入编目股,与老查有了直接交往。她的说法是,当时图书目录“主要是蓝色的油印的那种”,老查主要工作是“干外文打字”:“两个人编目,杨朴魁和王玉琢,最后都得他打出来……杨朴魁是整个编目组的头,管外文那一部分;我是副的,管中文那一部分。我们在一个大屋子,查良铮就坐在那个角上不言不语地打”。她还谈到当时政治学习的时候,查良铮就坐在最角上,拿本外文书在那里看,结果有人跟她说,“你得管呀,政治学习怎么能够看这个呢。”
    大约在1963年6月之后,穆旦曾到历史系帮忙工作约三个月,短期参与外文翻译等事宜。冯文潜先生之子冯承柏回忆认为⑨,“编目这个工作也还可以”,“无论如何还是用查先生的专长吧”,“工作量不是很大。工作相对来说还比较稳定。”“当时系里正在搞‘反修’,批判历史学领域中的修正主义观点。当时组织了一批外文系的俄文教师来批判”,因为查先生俄文好,把他也请来参加这个事,它算不上“运动”,“是中宣部或哪个上级交给的带有政治性的任务”,“材料不一定正式出版。当时大概有人在这个基础之上写过一篇大批判的文章,用了这里边的一些资料。”又由于穆旦的英文好,杨生茂先生“顺带”请他翻译了一些美国南北战争的一些资料。翻译量不大,书“很容易找到”,“《美国南北战争资料选辑》,上海人民1978年出的。”
    因为这一层接触,几个年轻人有了进一步的想法——“我们那时还比较年轻,英文底子并不好,所以就很想找人在外语上给我们提高提高”,大家“想趁此机会请查先生给我们讲英文”,如哈代的小说;大家“听得很有意思,而且对提高外语程度也很有作用。有时候,我们也直截了当地跟他说,我们的翻译老搞不好的,你的翻译搞得那么好,想跟他学”。整个事情的时间不算长,“不超过三个月。一礼拜有两三次,顶多两三次,有三四个人。地点就在系里的一个小资料室,一个小屋子里头,他给讲讲。我们有什么问题讨论讨论。”
    《美国南北战争资料选辑》确实“很容易找到”,初印即达60000册,年代稍久的图书馆应该都有。该书是美国史系列史料翻译中的一种,所录主要是反映“奴隶主的残暴统治”、资产阶级与奴隶主合污以及黑人为解放事业而英勇斗争的材料。署名参加翻译的共9人:周基堃、查良铮、陈文林、王敦书、杨生茂、李元良、张友伦、冯承柏、白凤兰。⑩
    就翻译本身而言,翻译这样一本有着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的美国史料类书籍,或许会让穆旦想起自己当年写下的那两首关于“美国”的诗(11),而生发某种感慨。但在历史系那个小资料室的交谈多半是轻松愉快的,交谈的对象是好学的年轻人,难得他们对于英国文学还很感兴趣。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