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民族文学 >

海南黎族民歌的现状与发展──以五指山、白沙、乐东、东方等县市为例(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民族文学网 李斯颖 参加讨论

    3、白沙县润方言民歌
    2012年3月27日,在白沙县文体局的帮助下,我们请来牙叉镇符耀祖(男,66岁)、符妹荣(女,47岁)、李芳(女,47岁)演唱当地润方言民歌。
    他们唱的润方言民歌,包括早中哇调、砍山调、oi调三种。其中,早中哇调主要在婚庆场合下使用,采用男女对唱的形式,是男女双方相互赞美、表达新郎、新娘双方心意、祝福新人的曲调。砍山调是三月三期间,青年男女上山谈恋爱时主要使用的曲调,为表达爱慕、结为恋人的对歌调。砍山调的《龙子歌》讲述了龙子和一位黎族姑娘相爱的故事,龙子和姑娘不顾世俗的阻挠,勇敢地相爱,并以死殉情。
    据3位歌手的介绍,他们也是出于爱好而从小自发向老人家学习、演唱民歌,在婚礼、入新房等活动中也常被请去唱歌,唱歌多用黎语,少用海南话。但牙叉镇歌手队伍仍以中老年人为主,年轻人少。由于现在黎族“三月三”活动多为各级政府行为,在县城中都有庆祝汇演,村寨中“三月三”节日期间的民歌演唱基本绝迹,年轻人都已不再通过对歌寻找配偶,民歌的流失速度加快。
    4、乐东县哈方言民歌
    2012年3月29日,我们来到乐东县,在黎族知名作家龙敏先生的带领下,进行调研工作。他带我们来到抱由镇抱由村,采访了哈方言的龙亚关(男,72岁)、卢亚神(女,74岁)、和吉玉英(女,58岁)三位歌手。他们为我们演唱了黎族史诗《姐弟俩》片段、《私奔歌》、《龙篷》、情歌等,采用了摇篮调、罗活调、哎调等。他们会唱的民歌亦是从亲人、村里的老人那里学来的。
    在演唱过程中,歌手出现了时断时续的现象,他们需要不断地停下来回忆这些曾经唱过的民歌,尤其是史诗《姐弟俩》,他们只能唱出一些非常短的片段。而自编的情歌对唱情况则好一些。调研过程中,龙亚关儿子一家、村里10余人都来听歌、看我们录像。但他们都不会唱这些传统的黎族民歌。龙亚关的儿子龙海会唱一些民歌,但他羞于表现,且不承认自己会唱民歌,这让我们感觉到黎族民歌日益淡出黎族人的生活,面临着消亡的危险。
    我们还到达了乐东县保定村采录民歌,这里的民间歌手王和民(男,80岁)、陈东花(女,73岁)、王秀英(女,62岁)演唱了当地罗活调、生产调、摇篮调的民歌,包括叙事诗《甘工鸟》片段、《离婚歌》、《犁田歌》、《鸟歌》、情歌对唱等。凭借自身的爱好,他们自幼从老人、父母那里学歌,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平日里很少唱歌,民歌已被逐渐遗忘。这从他们只能唱《甘工鸟》非常有限的片段就能看出来,民歌不再像往日一样成为生活中交流、娱乐的重要方式。
    3月30日,乐东县南美村的民歌手邢色开(女,71岁)、杨亚要(女,72岁)、杨亚用(女,69岁)、龙玉美(女,60岁)、符少英(女,45岁)5位歌手,也在他们1993年迁入的、宽阔、亮堂的新房前演唱了黎族口头传统《姐弟俩》、《甘工的故事》、《砍山种山栏歌》、《犁田歌》、《敬酒歌》、《摇篮歌》、情歌等,所使用的有哎调、仍调、欧呃调、江边调等。其中,龙玉美是从隔壁抱道村嫁过来的,她能唱的《姐弟俩》、比较完整。事出有因,当时我们并没有和她们约好,而是直接从县城到达村里,因此,村里会唱歌的男性都已外出,无法进行男女情歌对唱。但她们的演唱十分流畅,篇幅较长,除了记性较好的原因,这和平时经常使用也有很大关系。据村委会主任符亚庆介绍,在没有搬迁之前,“三月三”等节庆活动比较多,民歌对唱也是大家娱乐的一种方式,它在婚礼等各种民俗活动中都比较受欢迎。但搬迁过来之后,由于各方面的变动及村民适应新生活、寻找新经济来源等多方面的需要,活动减少了。另外由于现代化的冲击,年轻人已放弃了学习和演唱民歌,民歌面临断代的危险。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