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民族文学 >

信仰资源的建构与首次分配(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民族文学网 王尧 参加讨论

    2、南沟
    与右石同一时期建庙的还有南沟村。该村位于白虎山中腹地,偏远闭塞,在已知的通天二郎身世传说中未见任何与此有关的线索,但这里却建有当地规模最大的通天二郎庙,竣工于民国十七年(1928),也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立碑。是庙建于两座山谷之间,大殿五间,偏殿两间,神像高大庄严,其庙貌之恢弘多为别村所羡叹,甚至还有邻村仿建。尽管南沟现在的交通依然极为不便,却丝毫不影响其声名远播,每年九月九的会期不乏香客,连两道山梁之外的卫家坡人都翻山越岭来此瞻仰进香、誊录碑文,笔者正是从卫家坡村民的赞誉中得到有关此地的线索。庙况是信仰资源的重要体现,那么,是什么力量为南沟村争取到这样的资源呢?
    是庙的神主关系和建庙经过都在门外碑中有详细说明。因此碑所记甚详,弥足珍贵,而《洪洞金石录》、《三晋石刻大全》亦未见收,故由笔者全文抄录:
    创建白虎山二郎庙碑记
    尝闻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庙不在大,有神则灵。斯神名通天二郎,斯山名白虎山。二郎之神系卫家坡杨长善之裔,杨玉堂也。当十二岁时年饥,寄食于左墓村姑母家,因□坠柳遂仙升。精灵未泯,辄依巫显灵,施药济世,自称曰通天二郎。当其时,有名巫洪星耀者,其人忠诚,神遂依附,八方病家有求即应,着手回春。愈病□家遂心布施者,良不乏人,由是蓄少成多,余放子母,聚腋成裘,积得银洋数百元,遂买此山,创建斯庙,塑妆神像。中为通天二郎,左为青州二郎,右为协天二郎,左次为掌案青龙,右次为揽天二郎,左侧庙为通天二郎之父母,右侧庙右通天二郎之妻,左为法王圣母。此神之所由来与庙之所由起也。工告竣于民国十七年,统计需洋七百余元。虽曰神依洪君显灵,实则诸公赞助同志乐施之力,□□灵勒【王贞】珉以彰功德,因洪君病故遂中止。斯时也,神有庙而灵愈显,诣庙进香者朔望不绝,求药祷病者朝夕时有,人愈不得不表扬之也,爰勒名于石以志其功云。
    发起人 郝文升 孙万吉郭保元 王明心 张洪全
    神医 李运昌 陈如兰 宋文书 张金魁 孙东亲
    单级师范毕业生 赵洪源撰文
    高级小学毕业生 □□□
    信士弟子经理人 孙星山
    石匠 胡林忠 丹青邢师□
    风水 许大亮 泥木李黑虎
    民国二十三年七月初一日立
    从文中可知,通天二郎在觅到洪星耀之前已经多次“依巫显灵”,有一些可以依附的马子;而洪星耀在被通天二郎附身之前也早为“名巫”,因“其人忠诚”,通天二郎“遂依附”[15]。洪星耀应是非常精明能干的人物,不仅是出色的巫觋,能顶神治病、妙手回春,而且还很有金融头脑,擅于放贷取利。斯庙之建,既有通天二郎屡屡显灵、吸引布施之效,更是洪君苦心经营、“余放子母”之功。他能吸引资金并非仅赖通神的巫性能力,更重要的是后面的一系列运作,因此笔者认为他不仅是巫觋,而且应归入民俗精英[16]之列。
    南沟村建立了供往来祷告的实地空间后,信仰活动大为活跃,“诣庙进香者朔望不绝,求药祷病者朝夕时有”,通天二郎才开始真正成为护佑百姓的地方性神灵。可见,一位神灵要在短期内扩大影响,不惟要制造灵验事件,传播灵验传说,还要寻觅、选拔热衷此道之人费心操持,助其建庙立名,方达事半功倍之效。同时,“神有庙而灵愈显”,建庙也可为巫人带来声望及其他资源,以为回报。南沟庙宇的建置过程与规模,完全体现了“精英法则”在信仰建构中的重要作用。
    3、卫家坡
    据通天二郎的身世传说,几个重点村落与神灵的关系已得到明确分配,可区别为内亲、外亲与社会关系。内亲即卫家坡杨氏后裔群体,该村杨姓达90%,均自认为与通天二郎有亲缘关系,其中杨才兴等四户被公认为直系裔孙[17],其他杨姓则是较远的旁系。因此,卫家坡毫无疑义地成为亲缘关系圈的核心。外亲主要包括作为姥姥/姑姑家后代的右石村,以及借冥婚构筑姻亲关系的张寨。社会关系则指血缘之外的联系,像通天二郎被娥皇女英收为义子、与当地其他神灵结拜兄弟等,是亲属形式中最外沿、最具比喻性的关系,笔者以之为拟亲属化的社会关系。至于还有些异文说他与娥皇女英是师徒或主仆,就是更纯粹的社会关系了。
    根据上述印象,我们将这些村落按与神灵由亲至疏的关系排序,顺序依次为:卫家坡——右石——张寨——娥皇女英信仰圈诸村。笔者最初以为,这一身份序列应是首次分配信仰资源的依据,或更直白地说,与神灵关系最密切的村落似乎理应占据最多信仰资源,各村落/人群对资源的享有度应按此顺序依次递减。
    然而,笔者在调查中却不时感受到,尽管亲属身份是非常外化的、明确的符号,对信仰起到坚定的支撑和固化作用,但实际的信仰推动力却非常有限。这个限度有多大?卫家坡和张寨的资源分配情况或可说明。
    作为通天二郎故乡的卫家坡,一直未现神迹,也没有大型信仰活动,村中仅有一观音庙、一三教庙。此种局面持续至1982年,裔孙杨才兴终于创建一座小庙,形制极为简朴。卫家坡有多位直系后代在世,本可大兴崇祀,因为就连亲戚家右石村、外乡南沟村都于民国时期就有庙宇,为何故乡却迟迟无此举动呢?笔者非常诧异,在村中询问多人,皆曰:“因为他(通天二郎)在人家那显灵得早,在我们村这一直没显灵啊。”这就从反面印证了灵验原则的第一有效性,尽管人们都知道有这样一位神,但他既然不在本地制造灵验事件,信仰理由就不够充分。
    八十年代通天二郎才首次在卫家坡显灵。据杨才兴介绍,约1980年时,其妻吴红红患了严重的妇科病,长期卧床,出血两大盆。杨才兴就在家对空烧香,请求祖父通天二郎显灵救治孙媳,并许愿说,妻子若得好转,便为祖父建一座“客厅”。不久吴红红果然病愈,本应履约,但其时风气未开,不敢妄动。1982年,杨才兴觉得风声松动了,夫妻俩便在自家房后山坡上为祖父建起一座“客厅”。殿仅一间,起初只奉祀灵牌,直至1997年才攒够钱扩建并塑像。
    卫家坡庙宇建置滞后也有早期民俗精英匮乏之故。杨才兴一家除了建庙行动之外,在推广信仰方面的能力极为有限:他们的经济状况不佳,人际网络也不发达,并与村干部不睦。尽管他家是神灵的直系后代,却无公共话语权。而几位裔孙之间兄弟阋墙,难以合作,亦是村中人所共知的事实。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