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民族文学 >

史诗《亚鲁王》 研究的多视角展开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 吴正彪 参加讨论

    《亚鲁王》于2010年6月已经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它是一部围绕“亚鲁”进行叙事且流传在黔、滇、桂、川等苗族地区的口述史诗,其中以麻山次方言聚居区苗族在举行丧葬仪式过程中的活态表演唱述最为完整。这部史诗叙述的是苗族始祖“亚鲁”及其子孙在生存繁衍的历史过程中历经苦难与迁徙的社会记忆,保留在众多歌师的记忆中。现有研究成果大都有一定的地域性和次方言土语区的局限,就目前已经出版的《亚鲁王》文集而言,只是抽取“亚鲁”在成长与战争中的一些片段公开出版,大量删减了史诗中有关宇宙观形成及创世过程的重要文化生境部分,其后“亚鲁”后裔的家族坎坷历程也没有在这部公开出版的史诗中得到呈现,导致了同一个文本中不仅无法反映出整个史诗的全貌,即使在苗族的各个不同地方社会生活中,其他文本的丰富浩瀚内容还有待全面地搜集、记译、整理,并从不同学科视角开展研究。
    
    长期以来,学界对苗族史诗的研究主要涉及创世史诗、神话史诗和迁徙史诗,而对英雄史诗的发现与研究并不多见。对《亚鲁王》的搜集整理与深入研究不仅可以使一些完整的文本得到抢救,而且还可以弥补苗族史诗在中华文化史中的缺陷。通过《亚鲁王》研究工作的开展,从记译整理到的各种文本中能够透视出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社会记忆中建立起来的民族与国家认同的发展历程、族际之间的生存博弈、环境适应过程中的文化建构以及追求和谐生活的科学理念,同时也为多学科理论的交汇发展提供田野调查支撑资料。
    笔者认为,《亚鲁王》研究中,既注重于第一手田野资料的搜集记录整理,也注重在理论层面上形成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首先,深入实地到《亚鲁王》的流传地走访调查,发挥每个研究成员熟练使用苗语的优势以及前期开展搜集整理此史诗的经验,用苗文或国际音标搜集记译补充完整现有文本的基础上发掘抢救其他各个次方言及土语的史诗文本。其次,以这些口述史诗的语言资料为依据,结合考古学、历史学、语言学、文献学和文化人类学等多种学科复原《亚鲁王》唱述语境的文化形貌,为史诗的流变及相关史实研究提供科学的分析参考。
    《亚鲁王》史诗研究何去何从?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亚鲁王》研究不能断章取义地整合一些战争场面和片段去呈现给读者,这种以偏概全的文本容易以讹传讹地引导人们对史诗唱本认识的偏误。第二,《亚鲁王》是一部并列复合型情节结构的史诗,相关研究有必要将这种民族文化的相对性建构过程进行更加深入的调查分析和探讨。第三,史诗作为民族口碑古籍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一史诗不同版本的记译注释整理与研究,为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增添新的内容。
    民间口头文学的多元化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反映,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丰富多彩的重要表现,相关研究正是对这种文化多元性的重要补充。《亚鲁王》研究的意义在于:一是史诗中本土的话语体系得到呈现,如“亚鲁王”在苗语中称为Yax Lus Qim, Qim翻译成汉语即为“王、头领”等意思;通过搜集整理出来的第一手资料可以建构起属于中国本土文化体系的话语名称。二是《亚鲁王》的完整性资料为文学人类学、口传诗学、民族志诗学以及“神话—仪式”展演学说在中国的本土化研究中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和对话交流。三是通过这部史诗去窥视一个民族在其发展历程中的核心价值体系表现形式及其追求和谐社会生活的文化理念。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史诗《亚鲁王》的搜集整理研究”(13BZW172)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民族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