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北宋 理学 喀喇汗 智学 认识论 概 要:北宋理学与喀喇汗智学发生在同一时期,北宋理学体现了中原汉族儒家文化的变革,即从单纯注释的学术藩篱中解放出来,开始用思辨性的目光重新审视和解读儒家经书,并在认识论方面提出了格物致知理论。喀喇汗智学体现了维吾尔文化的变革,即从专奉伊斯兰教经书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开始研磨古希腊、波斯和中国的文化思想,并融合这些不同思想中有益的成分,在认识论方面提出了智慧对认识世界和获得人生幸福的重要意义。认识论是哲学的基本元素,也是根本元素。通过比较我们将会发现,北宋儒学与喀喇汗智学的学术旨趣十分一致,而且两种学术思想的哲学追求也颇多共同点。 作者简介:热依汗·卡德尔,维吾尔族,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从中国思想史上看,11世纪北宋的学术思想,迈越了以往的历史篱障,以一种开放的大气,兼容并蓄的风格,从注释经书的学术藩篱中解放出来,开始用思辨性的目光重新审视和解读儒家经书,将儒、释、道三家的学术融合为一体,形成了一个全新的思想体系“理学”。而11世纪的喀喇汗王朝也是从专奉伊斯兰教经书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对古希腊思想和波斯、中国伦理发生浓厚兴趣,并融合这些不同学说中有益的思想成分,全面检讨以往维吾尔文化中混乱的理念,形成了具有理性化的思想体系“智学”。 北宋理学的兴起,与周敦颐、张载、程颢和程颐等人的学术探究密切相关。周敦颐、张载、程颢和程颐与喀喇汗智学领军人物优素福•哈斯•哈吉甫都是同时代人。周敦颐生于1017年,卒于1073年;张载生于1020年,卒于1077年;程颢生于1032年,卒于1085年;程颐生于1033年,卒于1107年,而优素福•哈斯•哈吉甫出生于1019年,约卒于1085年,他们都共同生活于11世纪的同一个时期。 北宋理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政治哲学,它所代表的时代精神,是对文明秩序及其最高的体现形式——政治制度,进行理性的批判和重建。批判是追索文明秩序的合理性依据,所谓天道性命之源,即由此发畅;重建是探讨文明秩序、政治制度的合理模式,于是需要推阐王道,作为最高的政治宪章[1]。 喀喇汗智学本质上也是一种政治哲学,尝试用古希腊哲学关于智慧和理想国家的理念来阐释伊斯兰教所希望达到的和谐完美世界,依托智慧的指引而辨识世间万物的生息规律,通过辨识世间万物生息的规律而辨识人类善恶共生的天性,再通过辨识人性善恶共生的天性而辨识除恶趋善的修炼正途。无论是北宋理学还是喀喇汗智学,都把“穷天理”、“究天道”作为寻求自我完善和改良社会的基础。 北宋的儒学家,在“穷天理”的理论与实践方面存在很大的分歧。一些经院派哲学家,诸如周敦颐、二程等,对于冥思苦想的功夫情有独钟,他们希望在深入对玄微的“理”的探悟过程中,发现“理”的妙义,然后在精神上达到“物我相合”的境界。 周敦颐就认为,人之为人,在于能思。“不思,则不能通微;不睿,则不能无不通。是则无不通生于通微,通微生于思。故思者,圣功之本。”[2]按照周敦颐的哲学,人所以能“思”,是因为人“得五行之秀”,所谓“得五行之秀”就是获得了认识“五行”独特的潜质。调动和发掘这个潜质,运用这个潜力就是“思”。“思”是一个认识“五行”的功夫,所以“故思者,圣功之本”。 二程认为,人的心中本来有知(即如周敦颐的“思”),但是心却不能直接体认到,而须通过“格物”来激活。这就是“格物致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