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民族文学 >

从满族视角到中华文化眼光——对话《满族小说与中华文化》作者关纪新(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作家网 明 江 参加讨论

    记 者:这样看来,满族小说的确特别值得研究,那满族小说的以往研究情况如何?
    关纪新:满族的小说,包括清代满族作家的小说作品和20世纪以来满族作家的小说作品,是一笔在中华文化史上引人关注的文化遗产。以往虽然也有研究者对曹雪芹之《红楼梦》、文康之《儿女英雄传》、老舍之系列小说等文学资料,做过专门的研究,但将各个时代满族作家及其小说作品,作为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遗产和文化现象来加以总体观照,还不曾有过。从前,学界大多止步于对满族这个民族的文学创作实力的即兴赞叹,至于如何将满族在小说创作上显示的总体业绩,与满族历史上的民族文化大规模流变相联系,来加以纵深考量,与满族曾经普遍接受中原汉族文化而又注意葆有自己的审美特征相联系,来加以科学探究,其工作则是相当匮乏的。
    记 者:那对于“满族小说与中华文化”这个课题,您采用了什么方式来研究?
    关纪新:我知道,围绕“满族小说与中华文化”这样人们陌生的题目,方方面面疑问甚多。要有效作答,显然不能仅凭现有历史与文学理论教科书上的路子来泛泛立论。我为自己设定的头一个原则,就是既要把牢科学研究的普遍性与共性的尺度,也要着力寻取和依赖满族文化自身发展的个性化视角,利用满学学术窥镜来观察辨析满族的文学问题。也许只有这样,才能够将满族文学学术,从过去撇开具体民族历史文化的大而化之的研讨中解放出来,去除遮蔽误读,防止隔靴搔痒,力戒指鹿为马。为此,就得广泛调动历史学、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民俗学、语言学、文艺美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多重学术范式和研究方法,还对象以真实。
    记 者:在这本书的出版座谈会上,听到不止一位专家学者表示,原本对于把《红楼梦》说成满族文学不以为然,读了你的一系列诠释觉得非常有道理。能不能以《红楼梦》为例子谈一谈?
    关纪新:那就简单说几句我对《红楼梦》的理解吧。关于为什么把曹雪芹视作满族作家,把《红楼梦》视作满族文学,需要费时费力来廓清,这里姑且不谈了。我比照了满洲民族精神文化传统与满人入关之后人文心理折冲的内在轨迹后感到,《红楼梦》主题与多年来“红学”专家们的结论不尽一致。《红楼梦》是源起于女娲补天剩下一块石头,结穴于这块石头去人世间“潇洒并且痛苦地”走了一遭之所翻演摹录出来的大型叙事。小说主人公贾宝玉,这块来自于大荒山下的“顽石”/“灵石”,乃是被作者寓意塑造的、代表着满洲民族元文化基准内涵的一个“喻体”,宝玉从离开大荒山投胎贾府,到复遁空门再返大荒山的人世游历,是在暗写作者对于清初百年满、汉之间社会文化折冲、互动的心理感受。曹雪芹的写作活动,怀着一个强烈的目的,即要世人都来认识这烈火烹油般的“红楼”贾府,与这“红楼”贾府终归残“梦”一枕的宿命。他用“既知今日,何必当初”8个字,以及触目惊心的《好了歌》,抽象出他的历史文化体验,向一个虽扬帆百年却有可能一朝搁浅的民族,鸣示出尖厉的警号。这种幻梦般的宿命观,是曹雪芹创作心理的核心。他为作品设计了多重写作脉线,首先演绎了满洲大家族的盛极而衰,其次又讲述着令人憧憬的“木石前盟”毫无前途,再其次则是告诉读者,包括大观园里一切少女命运的所有美好物约,到头来都得毁灭,只落得“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彻头彻尾的“悬崖撒手”叙事,是曹雪芹文化宿命创作心理的绝佳证明。他陷于一种根本性的无可排解的民族历史文化幻灭感,将笔下所书各项悲剧线索彼此互构,皆由民族文化之折冲来解释。于是,他追觅痛悔,反省彻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