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常江:讲好中国故事的IP化策略(7)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文艺评论》 常江 参加讨论

    结论与讨论
    本文认为,以文化产业的IP化思维方式为观念基础,以涵盖叙事话语、视听语言和平台渠道三个维度的实践体系为操作方案,是全球化和融媒体时代“讲好中国故事”的基本路径。这一路径的根本特征在于:打通产业和宣传的边界,实现大众文化消费旨趣和政治叙事能量的有机融合,从而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社会场域达成好的传播效果。
    近年来,我国对外传播的叙事策略和话语体系在全球化和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呈现出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本文所探讨的思路。例如,在叙事话语的策略上,强调命题价值观的普适性、与国际受众的关联性以及叙事落点的草根化已逐渐成为一种共识;在视听语言运用上,卡通动画、说唱MV、视频直播等国际化的视听表现手段丰富了对外传播(特别是严肃议题)的表现形式。媒介新技术的出现也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整合多渠道、创造新“场景”的可能。
    近来火热的虚拟现实技术VR已被《纽约时报》、路透社等媒体用作国际新闻报道的手段,360度全景视频和三维立体声能够极大还原新闻现场环境,能够使距离较远的观众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因而,VR技术天然地对面向海外观众的对外传播产品具有表现优势。借助VR等技术手段,我们可进一步丰富对外传播的视听语言,同时营造更具卷入度和沉浸式的对外传播场景。除了创新叙事内容和使用新技术手段外,“讲好中国故事”还需要进一步调整话语体系,实现由“中心化”向“后结构”的转向——避免全知性地“皮下注射”国外受众,而应赋予“他们”更多的阐释空间。[6]
    总而言之,“讲好中国故事”不单纯是对传播效果或传播技巧的追求,而是一个对中国文化进行系统性挖掘、反思与重构的过程,是使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得以彰显、获得尊重的最有效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是将“文化的中国”作为一个有着丰富内涵和厚重积淀的IP加以培育,并同时在概念、形象和叙事三个层面上进行科学、缜密的设计。“讲好中国故事”的理念与实践应当成为“中国作为IP”系统工程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孵化器,其策略和路径在文化产业和文化政治两大领域均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文艺评论》2017年第8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