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释: [1] 伍蠡甫、林骧华:《现代西方文论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版,目录第I页。 [2] 同上书,目录第II和第III页。 [3] 伍蠡甫主编:《西方文论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的第一条即选了德谟克利特的著作残篇。 [4] 见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一条《尚书·尧典》,及此条后的“说明”。 [5] 参见[瑞士]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6] 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2页。 [7] 杜书瀛、钱竞:《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第一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第23页。 [8] 参见高建平《“美学”的起源》,载《外国美学》19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1—23页。 [9] 有关现代美学体系,请参见[美] 克里斯泰勒:《现代艺术体系:美学史研究》,载《思想史杂志》(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Ideas)第13卷,第1期,1952年1月号。有关巴图的艺术一元论观点形成的过程和影响,请参见[美] 门罗·比厄斯利:《西方美学简史》,高建平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35-137页。 [10] [美] 门罗·比厄斯利:《西方美学简史》,高建平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36页。 [11] 参见[美] 门罗·比厄斯利:《西方美学简史》,高建平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71至286页。 作者简介 高建平(1955— ),江苏扬州人,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美学博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中外文学理论学会会长、中华美学学会会长、国际美学协会前主席等。著有《中国艺术的表现性动作》(英文)、《画境探幽》、《全球化与中国艺术》、《全球与地方:比较视野下的美学与艺术》等,译有《艺术即经验》、《先锋派理论》、《西方美学简史》、《弗洛伊德的美学》等,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一百余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