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西文论之争(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夏秀 参加讨论

    二次反思的特点与继续阐释的空间
    针对西方文论与中国文学批评的关系,在20世纪前30年已经进行过一次相对集中的反思。因此这场发生于20世纪最后20年的反思和论争已经是第二次反思了。第二次反思有两个突出特点:第一,反思内容聚焦于问题盘点;第二,反思动机中“影响的焦虑”占了很大比重。中国学者焦虑于西方理论在中国文学中产生的压倒性影响,迫切地希望通过反思摆正面对西方理论的正确态度,并重建中国文论体系,重获话语权。
    但是,无论“影响的焦虑”还是集中于问题盘点的弊端都是明显的。首先,对于学术研究来说,“影响的焦虑”虽然难免,但“焦虑”之下往往会矫枉过正,表现在西方理论与中国文学问题上,就是容易作出单一判断,比如为强调中国文学的独特性而否定其他理论的价值和作用。这样的判断和选择实际上掩盖了问题的实质:比如为什么会再三出现对西方理论的热切姿态?为什么百年来我们始终无法与西方理论进行平等对话?其次,在西方理论影响下,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中也出现不少优秀的成果,倘若忽视这些成果,我们的学术研究就是不全面、不客观的。而这次省思过程中尤其缺乏的,恰恰是对那些有示范性意义的成果的分析。
    经过这次反思,西方理论与中国文学关系的问题得到相对全面的探讨,中国文学的独特性得到强调,运用西方理论进行中国文学问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获得盘点。但在西方理论已经获得普遍影响力的情况下,如何与西方理论进行平等对话,进而确立清晰的中国文学意识,依然是中国文学批评界必须继续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作者单位:济南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