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基点 人民的基点要求进行文艺作品批评时,着眼文艺作品中包蕴的情感倾向,审视文艺生产的立足点为哪些人服务。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作品“有没有感情,对谁有感情,决定着文艺创作的命运”。社会主义文艺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是要凸显社会主义文艺“为了谁”这一核心问题。当前的文艺生产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要求对文艺作品进行批评时去把握作品的整体情感倾向,是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还是只写一己悲欢、杯水风波,甚至是站在人民的对立面把人民作为嘲讽讥刺的对象。当然,正如毛泽东所说:“检验一个作家的主观愿望即其动机是否正确,是否善良,不是看他的宣言,而是看他的行为(主要是作品)在社会大众中产生的效果。”这告诉我们在进行文艺作品批评时,不能仅仅根据创作主体的宣言判断作品的情感倾向,而要从作品本身散发出的情感基调及在受众中的影响来评判。同时,人民的基点也给文艺作品批评本身提出了要求,即批评也要同文艺创作的导向保持一致,遵从以人民为中心的批评导向:这一方面表现在批评是不是把握住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评判标准,另一方面表现在批评是不是写给人民看的。当前之所以会产生文艺批评的缺席,并不是文艺生产中批评真的完全不存在,而是批评没有真正达到文艺创作主体、文艺作品欣赏者欣然接受的程度,以致被视有若无。今后的文艺作品批评,要饱含为人民批评的情感、寻求采取让人民看得懂的方式进行,切实发挥引导创作、提高审美的作用。 艺术的基点 艺术性是文艺作品的本质内核,从艺术的基点进行文艺作品批评是首要选择的视角。艺术的基点要求文艺作品批评需从艺术本体的视角对作品进行衡量。文艺作品是艺术品,须具有丰富的艺术性,即使是历史题材或现实题材的作品,也不能是“现状”的原始记述。文艺作品创作须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具有典型性、形象性、生动性,让受众得到审美愉悦。从艺术本体视角进行文艺作品批评,需要着眼于以下两点:一要从艺术类型的视角审视作品。艺术类型不同,作品的创作原则与手法会有天壤之别,在进行文艺批评时,要根据艺术类型的本质特性与要求进行评判。二要从创新的视角审视作品的艺术手法。创新是文艺的生命,文艺创作要始终贯穿创新精神。在对作品批评时,不仅要准确把握创新是否植根于现实生活,还要见微知著地指出作品艺术创作上的创新点及其于艺术累积的意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