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传统往往是指一个民族世代传承的史诗、歌谣、传说、民间故事等口头文类及其相关文化表现形式。凭借独特的艺术魅力、鲜活的艺术生命力、丰厚的文化内涵以及多样的传承方式,许多文类样式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综观我国少数民族文化档案的建设情况,全国范围内各学术领域对口头传统的社会价值和学术价值重视程度有待提高,而且与发达国家相比,口头传统遗产的档案建设明显滞后。在2月6日召开的201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少数民族口头传统专题数据库建设:口头传统元数据标准建设”开题报告会上,与会者围绕该项目有关议题展开了讨论。 立足我国本土特点 近二十年来,西方口头诗学的理论成果、民俗学“三大学派”的系统译介,以及中国的本土化实践共同推动了我国口头传统研究和口头诗学理论的快速发展,但由于语言环境、数据标准、软硬件环境和概念工具的较大差异,中国多民族、多语言、多样态的口头传统资源还无法做到与世界“无缝对接”,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们无法参考国外口头传统资料数字化建档和平行案例所提供的有效借鉴。 就此,“中国少数民族口头传统专题数据库建设”项目组计划结合我国本土特点,以“音影图文”的信息内容管理为标准建设重点,以“专题数据库”为方向,通过数据整合,利用统一数据发布平台和线上管理系统,对底层数据进行样本化的处理、归集、存取、传输和发布,有效展示各民族代表性口头传统音影图文资料,分段推进数据信息的增量和内容完善,最终建成本领域国内领先、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跨媒体交互检索系统和少数民族口头传统数字资源典藏,以利学界和公众共享。 项目组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巴莫曲布嫫表示,在数据库建设中利用口头传统自身规律来把握其可利用性,将口头传统的本土化方法论贡献给世界,这无疑具有重大学术意义。抢救、保护和研究各民族的口头传统,将在保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促进社会进步、民族平等、文化间对话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