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是文艺创作的精神引领 在文艺创作中坚定文化自信,就是要把历史、现实和未来贯通起来,把个人、民族和时代结合起来,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起来,把尊重历史事实和坚持文艺规律融汇起来,以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引领文艺事业走向自强。一是要坚定正确的文艺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再次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响时代前进号角,把艺术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坚定文化自信,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任何时候都离不开文艺,而文艺发挥其特殊作用的根本在于坚持正确的方向,正所谓根本固者,华实必茂;源流深者,光澜必章。文艺工作者只有不忘初心,不忘本来,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文艺领域的指导地位,履行为国家立心、为民族铸魂、为人民立传的神圣职责,才能始终把握好文艺发展的根本方向,才能建构起支撑民族和国家发展的最深沉、最根本、最持久的精神力量。二是要坚决掌控中国文艺理论的话语权。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华美学讲求托物言志、寓理于情,讲求言简意赅、凝练节制,讲求形神兼备、意境深远,强调知、情、意、行相统一”,明确要求“不能套用西方理论来剪裁中国人的审美”。文艺理论研究只有立足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着力激活转化中国古典文论资源,批判性地吸纳西方文论中的积极因子,才能不断净化完善文艺理论生态;只有破除对西方文论的盲目崇拜,着眼于当代中国文艺创作经验,根据人民群众的文艺需求,概括提炼现代的、科学的、民族的新论断、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新范式,编撰书写感性与理性统一、精妙与朴实融汇、深邃与隽永兼备的文艺理论文本,才能建构起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艺理论与美学话语体系。三是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中华民族精神,既体现在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和奋斗业绩中,体现在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中,也反映在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产生的一切优秀作品中,反映在我国一切文学家、艺术家的杰出创造活动中。”中华民族精神贯穿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全过程、表现为中华文明的精神体系和风格气象,具有启迪思想、温润心灵、砥砺斗志、陶冶人生的功能。文艺工作者只有以各种题材、主题、形式和风格去反映和表现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讲述更精彩的中国故事,传递更美妙的中国声音,才能为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智慧中国立场;只有用文艺作品展现民族文化中最崇高的精神追求,传承民族文化中最优良的精神素质,描绘民族文化中最独特的精神标识,才能为人类文明发展贡献中国方案中国经验。四是要切实打造文艺精品。文艺精品是一个时代文艺繁荣勃兴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识,是一个民族文艺经典化程度的重要标尺。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中心环节,不断推进文艺创新、提高文艺创作质量,努力为人民创造文化杰作、为人类贡献不朽作品。”文艺工作者要承负起“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的责任担当,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始终不渝地用工匠精神创作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的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有个性、有神采的精品力作,用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艺精品,引导人们提升思想认识、文化修养、审美水准、道德水平,激励人们永葆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和进取精神,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