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贴地走心”的文学才有生命力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侯业智 参加讨论

    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谈到,“文艺创作是艰苦的创造性劳动,来不得半点虚假”,并援引路遥墓碑上的“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这句话来诠释,对“路遥精神”予以充分肯定。“路遥精神”作为一种精神资源,蕴含着热爱文学、献身文学的神圣态度,向上向善的价值取向,为人民书写的服务面向和言行一致、敢于坚守的人格引领等精神内涵,对整个当下文坛有着深远的引领与启示意义。
    文学是一项神圣的事业,要有强烈的使命意识与献身精神。当下文坛已经很少有像路遥一样对文学有认真执着的态度、为文学献身的作家了。文学创作表面上一派花团锦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也“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很多作家仅仅将文学作为博取利益和赢得声名的敲门砖,能够做到放弃成功后的鲜花和掌声,默默而艰辛地深入基层、搜集素材,开启新的文学征程者少之又少。这正是“路遥精神”对当下文学的警醒,如果一个作家对文学没有一种持续的热情和坚强的意志,要想其作品有生命力和影响力,恐怕也只能是痴人说梦了。
    文学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反映出时代要求和人民心声。习近平强调:“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一切轰动当时、传之后世的文艺作品,反映的都是时代要求和人民心声。”路遥在写作过程中,“与当代广大的读者群众保持心灵的息息相通”。正因为如此,路遥才以真诚的态度身体力行地深入到农村去体验生活,寻求创作灵感,才能书写出深受读者喜爱的一部部小说作品。
    在当下优越的生活条件和便利的信息条件的时代背景下,已经很少有作家再深入基层体验生活,搜集创作素材了,主动地、真诚地融入底层社会的作家更是少之又少。作家们更感兴趣的是通过网络搜掠奇闻怪事,并以新奇的创作手法与深邃的创作理论加以组装,打造一篇能够引起“反响”的作品,以此获得文学界的认可。这样的文学潮流逐渐使有些作家丧失了书写现实的叙事能力,使读者逐渐远离文学、抛弃文学,使文学成为“无根的豆芽菜”,缺乏持久的生命力。所以,我们现在经常提到“文学边缘化”,这难道仅仅应该归因于时代环境的变化吗?是不是与文学脱离现实、脱离人民也有关系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