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人的解放与民族解放的统一 在鲁迅“立人”的思想中,人的精神状态以及与此紧密相关的生存、温饱、幸福、发展、前途等,都是重要的内容。他主张“人立而后凡事举”,倡导“尊个性而张精神”。鲁迅将这种思想理念投射在他对现代中国变革所作的思考中,呈现出高度关注国民的生存和发展境况的思想特色。例如,在小说创作中,对于闰土、祥林嫂等人的描绘,就主要不是展现他们在物质上的贫困和窘迫,而是精神上的愚昧和麻木。在他的笔下,儿时那天真、活泼的“小英雄”闰土,长大后却变成一个“辛苦麻木而生活”的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精神隔膜。同样,祥林嫂的遭遇虽十分不幸,但小说主要展示的仍然是无形的精神枷锁对她的精神奴役。特别是在《阿Q正传》中,鲁迅着重表现了阿Q的“精神胜利法”及其种种丑态,揭示出支配他的整个社会思想、文化心理结构的重重关系。在鲁迅眼中,阿Q 的“精神胜利法”及其种种表现,乃是古老中国完全不能适应现代社会深刻变革的历史产物,也是一种丧失民族自尊心、自信力,安于并掩饰被奴役、被压迫命运的民族精神病态,是国民性的弱点和劣根性。鲁迅由此把他对国民性,尤其是对国民劣根性的揭露与思考,置于一个更高和更广阔的思想层面,将“国人的魂灵”展现得活灵活现,将“国民的弱点”暴露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将悲剧和喜剧紧紧地糅合在一起,形成巨大的思想冲击波,触及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 可以说,居于鲁迅思想中心的,不只是那些外在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动及其对国人的影响,同时更是那些深入到国人“魂灵”中的丑陋的劣根性,及其给中国迈向现代文明所设置的重重障碍。他的作品启示人们思考如何探寻人的存在意义而获得人的解放,尤其是人的精神解放和心灵自由,以及与此紧密相关的社会解放和民族独立。在对中国历史、文化、社会和现实的思考中,鲁迅认为这种精神病态和“国民的弱点”是整个民族觉醒与振兴最严重的思想阻力和精神障碍,必须通过对国民性、国民魂灵的长期关注和深刻剖析,才能表现出整个民族自我批判、自我拯救、自我超越的愿望和能力,才能从中寻找到整个民族独立、解放和振兴的希望所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立人”思想充分体现出鲁迅作为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思想家,那种高度肯定人、关心人、尊重人,探索人的生存境况、精神状态和前途命运,寻找人的心灵归宿,建构人的理想家园的思想激情和精神风采。 建构不断超越的精神境界 一些人认为鲁迅思想过于阴暗和偏颇,其实,这完全忽视了他思想中鲜活的生命意识和人文理想。当然,在他达到一种空前的思想高度时,也自然会流露出先驱者特有的那种时代的悲凉和伤感的情绪,那种走在时代前列的寂寞和孤独。鲁迅是一个真正展现出自己生命本色和风采的思想家。在他那里,所关心的不是世界的本源或人的本质之类的抽象哲学问题,而是诸如人的存在是否有意义,怎样生存与发展更具有意义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更加显示出鲁迅思想的人文光辉。所以,鲁迅“立人”思想的核心,是主张回归到人的本体价值的意义层面上,追求人的解放和人格独立,目的是要使人能够摆脱一切内外束缚,不断开拓出富有现代意义的新的人生境界,同时也是要让全体国民能够在现代化的世界潮流中,完成思想价值观念的现代转换,跻身于世界先进和强大的民族之列,以推动现代中国的转型和现代化的发展。 总之,鲁迅“立人”思想既体现出现代中国与整个世界发展趋势的必然联系,也表现出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中华民族决心摆脱奴役和贫困,迈向现代化,建构新文化,实现振兴超越的精神渴望和价值信念。今天我们怀念鲁迅,就是要在鲁迅对人的价值和意义认识的基础上,更加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而不懈努力。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中文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