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八十年代中国先锋文学的“外国文学特征”探析(4)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文学批评》 王德领 参加讨论

    当然,中国文学的这种“外国文学特征”,主要是指带有先锋意识的探索、试验特色的文学而言。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文学,从整体上看,还是以传统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为主。而这种“外国文学特征”,到了80年代中后期的先锋文学那里达到了高潮。这时的先锋文学比80年代初更为内在,不仅局限于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写作技艺的具体追摹,如反讽、时空悬置、零度叙述、叙述圈套、元小说技巧等,更体现在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艺术本质的深层摹写上,譬如非逻辑、对偶然性的强调、深层隐喻的运用、神秘主义,等等。毫无疑问,现代主义已经向更深处发展,取得了不可小觑的成就,并产生了一批经典文本。但是,其暴露出的问题更为突出。如果说,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文学的现代主义还只是对意识流、存在主义、黑色幽默等具体潮流的借鉴,而80年代中后期则变为对西方具体作家的借鉴、摹写。譬如,残雪之于卡夫卡,扎西达娃、莫言之于马尔克斯,余华之于法国新小说,马原、孙甘露之于博尔赫斯,等等。自然,中国作家出众的才华使得他们在比照西方作家写作时,进行了富有中国特色的创造,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此时他们创作出的文本,“外国文学特征”更为容易指认。譬如,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经典开头:“许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仿照这个开头,以及那种向后叙述的方式和语气的小说,在当时极为流行,直至新世纪也仍有不少作家采用这种叙述方式。莫言的《生死疲劳》、范稳的“藏地三部曲”(《水乳大地》《悲悯大地》《大地雅歌》),《百年孤独》的味道仍很浓郁。我认为,90年代初先锋的转向,与这种“过分的外国文学化”有着根本的关联,也许,作家们已经意识到这种写作的危险性,担心会沦为对方的“拷贝”。以往我们往往把这种转向归因于时代氛围、政治意识形态、作家心态、市场经济的崛起等原因,未免过于简单了,看来,来自文学内部的原因更值得重视。
    形成中国文学的“外国文学特征”的原因比较复杂,并不是简单罗列几个因素就能解释清楚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当代文学的“外国文学特征”也许是中国文学发展难以避免的。
    自先锋文学兴起至今,已经过去了30年,而我们今天的诸多文学观念,大多还是来自于那个文学实验的时代。尤其是80年代文学所推崇的西方现代主义的文学观念,在今天仍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今天许多作家的创作观念的根基与底色。譬如,在对现实的理解上,不仅存在着对现实的反映,还存在着对现实的“变形”、“隐喻”,还有非现实的“荒诞”、“魔幻”等。譬如对时间的理解,不仅存在着线性的时间,还有圆形的时间,过去、现在与未来相互交织的时间,等等。又如,陈焜先生在80年代初由西方现代派谈到文学的复杂性。他敏锐地意识到,简单已经不是评价文学的标准了,“无论对外国文学还是对中国文学”,“复杂性”“都是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一般地讲,这种复杂化不是歪曲而是更加接近了生活的真实。”“到底怎么理解现实?我们对现实的那些解释是否真的把握了现实的复杂性?我们的审美意识是否复杂到能够再现世界的复杂性?”具体到如何表现人物,他认为,“人已经非英雄化了,散文化了,他不是一个纯粹的英雄,也不是一个纯粹的歹徒,而是一个充满了矛盾的人。”④陈焜是从西方现代派入手来谈对文学的看法的,他对文学作品如何把握世界,如何写人物的理解,显然是很超前的。即使放在今天,也是富有启示意义的。90年代文学、新世纪文学,仍然离不开这些文学观念,可以说一直在印证这些观念的正确性。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其实还在80年代,我们还是笼罩在外国文学之中,尤其是置身于西方现代派文学为我们提供的思想资源之中。因此,80年代先锋文学的“外国文学特征”虽然意味着中国文学的不成熟,但同时也可以说是中国文学的一种幸运,因为中国文学可以通过借鉴外国文学,摆脱封闭与僵化,进而开创具有真正文学性、实现文学内在价值的新天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