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三十年,文学如何先锋?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羊城晚报 傅小平 参加讨论

     近期,作家残雪、格非分别推出长篇新作《黑暗地母的礼物》、《望春风》,几位曾经领文坛先锋的先锋作家近年来频频出版新作。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残雪、格非、刘索拉、徐星、马原、余华、苏童、孙甘露等作家,在中国文坛掀起了一股以创新为号召的“先锋文学”浪潮。三十年前,先锋文学如何发生?三十年间,先锋文学经历了怎样经典化的过程?在通俗文学大行其道的当下,文学如何创新?]
    当下文学无法避开先锋的经验
    张清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当代先锋文学”,这是个独有或者专有的词汇,虽然它是西方现代派文学、意识流、六七十年代而下的魔幻现实主义、法国新小说等等在当代中国的影响的产物,但我又不认同它只是西方文学渗入的产物。对此我已经在将近二十年前写过一本《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论》来探讨它的起源,认为是源于“文革”时期地下状态的启蒙主义写作,在早期它的核心是人道主义,在1980年代中期以后则逐步置换为存在主义。在近三十年中,其精神与艺术的元素已经渗透到现今的文学之中,遁形于无迹,但却又成为了文学的骨血。
    张闳(上海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作为一种世界性文化思潮的“先锋文学”含义模糊,时间、范围,乃至其特质,均难以界定,而中国的“先锋文学”则特指发生在1980年代中期至1990年代初期的一种文学潮流,而且往往以“先锋小说”为代表,其规模和代表性作家的构成,均有明确所指。甚至,文学研究界习惯性地以“1985年”为时间标识。之所以这样做,乃是因为在当时就有所谓“85新潮”这样一个称谓。事实上,“85新潮”所指的并非仅仅是文学,而是发生在1985年前后整体性的文化艺术新潮流,包括文学、美术、音乐、电影、建筑,以及学术文化。许多先锋文学代表性作家作品的发表,实际上晚于1985年,如余华、格非,主要作品多在1986年之后发表,但倘若没有“85新潮”的对文学观念的影响和冲击,他们的作品很难被发表。而一些早于1985年就已经写成的先锋作品,如马原、残雪等人的早期作品,大多写于1980年代初期,但也要等到“85新潮”阶段才发表出来。
    先锋小说在那几年集中出现,并且大多在几份观念前卫的杂志——如《收获》、《上海文学》、《北京文学》、《花城》、《钟山》等——上发表,呈现出一种“井喷”现象。“先锋文学”的重大意义在于,自从它出现之后,现代汉语文学的发展路径从此改观。之后的写作,无论属不属于先锋派,都无法避开先锋文学的经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