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丝路文学:新形势下文学研究的视角与担当(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newdu 参加讨论

    丝路文化哺育古代诗歌创作
    米彦青
    从青铜时代至近代的漫长历史时期,在北纬40度至50度的欧亚大陆北方草原地带,草原丝绸之路对游牧民族的生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体线路是由中原地区向北越过古阴山 (今大青山)、燕山一带的长城沿线,西北穿越蒙古高原、南俄草原、中西亚北部,直达地中海北陆的欧洲地区。这条古路又可分为南北两线,其北道的开拓,肇始于北匈奴西迁之时,东起于西伯利亚高原,经蒙古高原向西,再经咸海、里海、黑海,直达东欧。其南道,东起辽海,沿燕山北麓、阴山北麓、天山北麓,西去中亚、西亚和东欧。更广泛地说,草原丝绸之路是东起大海、横跨欧亚草原的通道,其纵横交错的岔路又可南达中原地区。在这样广大的区域内,因为草原丝路所生产和运送的丰饶物产,兴起了一批重要的古代城市。除此而外,草原丝路上还有一些重要通道,像天山、阴山、燕山等。搜集和整理以这些草原丝路要津和重要通路为背景而写就的文学作品,不但可以探寻草原丝路的文化内蕴,也为我们了解草原四时风光、民俗节物以及过往历史中人们的生活样貌、彼时的经济状况等,提供了重要的文本资料。
    元朝的建立曾经深刻地影响了欧亚大陆的政治格局,因此作为其发祥地的元上都也留给了后人无穷的想象。曾任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陈孚在诗中这样叙写:“百万貔貅拥御闲,滦江如带绿回环。势超大地山河上,人在中天日月间。金阙觚棱龙虎气,玉阶阊阖鹭鸳班。微臣亦有河汾策,愿叩刚风上帝关。”(《开平即事》之一)尽现元上都的山川地势和美丽富饶。著名诗人萨都剌 《上京即事五首》其三:“牛羊散漫落日下,野草生香乳酪甜。卷地朔风沙似雪,家家行帐下毡帘。”呈现的元上都情景则更有民族特色。北方草原民族多居住在帐篷中,在诗人的眼中,这样亭亭玉立在草原上的帐篷,犹如盛开的莲花,“草色如波照碧空,新开一朵玉芙蓉”(刘秉忠《亭帐》)。
    元上都周围的金莲川草原水草丰美,自古以来就是优良的牧场,这里的蒙古族牧民积累了丰富的养畜、打猎经验。元上都建成之后,对畜产品的需求进一步增多,促进了这里牧业和猎业的发展,其中上都河马是体格健壮、胸阔身长、耐力持久的优良马种。马是草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动物,汉朝征服大宛,又使乌孙归附,获得了优良的马种“西极马”和“天马”,汉武帝因之赋《西极天马歌》以示庆祝。北朝时期鲜卑族传唱的《敕勒歌》展示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风情,至今仍然是人们想象中关于草原的美丽画面。白居易的《阴山道》中用突厥语所写的 “纥逻敦肥水泉好”,客观上呈现了草肥水美所致马匹健壮的情况。马蹄声响、驼铃梦回中历史变幻着,然而草原的丰茂始终都是草原民族生存的不竭资源。
    辽上京是中国辽代都城遗址,也是草原丝路的必经之地,欧阳修曾于1055年被宋仁宗任命为贺登宝位使,前往辽国祝贺辽道宗登位。与中土风光迥异的辽地风光激发了诗人的灵感,欧阳修写下《奉使契丹道中答刘原父桑乾河见寄之作》、《奉使契丹回出上京马上作》两首使辽诗,诗中对契丹民族生活习俗的描述颇可佐证历史。灵州是通往西北边地的草原丝路上的重要城市,唐太宗时期的“参天可汗道”正穿越此地,因此,唐代诗人在想象的空间中多次描述了灵州。如张蠙《送卢尚书赴灵武》、姚合《送李琮归灵州觐省》、李频《闻北虏入灵州二首》、曹松《塞上》等。
    漫长的丝路上,古道时有变迁,城市的兴衰也因此不可遏制。清代是满族统治的疆域广大的朝代,北方草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更多的中原诗人来此旅居。归化城是清代北部重要的边塞城市,来到这里的诗人们或远眺阴山追怀古迹,或吟咏当下名胜。归化城是明朝隆庆六年在大青山之阴、黄河之滨才正式建立起来的。早在唐代,五原是黄河之滨重要的边塞城市。“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张敬中《边词》)无论归化城还是五原,物候的变化晚过中原是从不曾改易的,因此,当长安花落时节,黄河才刚刚解冻。
    提到塞北草原,就不能不想到横亘在中国北方的阴山,阴山山脉起于河套西北,绵亘于内蒙古南境一带,和大兴安岭相接。检读唐诗,与阴山相关的诗作有近七十首,诗人们或在追忆的空间或在现实的空间或在想象的空间描述阴山。元明清时期以阴山为题的诗歌就更多。与阴山相比,草原丝路上的燕山诗作略少些,但李白“燕山雪花大如席”(《北风行》)却是每一个看见雪的冬季都能引动情思的经典诗句。天山是草原丝路边塞风光中最为知名的景观。“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是历经千百年依然美丽的画卷。骆宾王《晚度天山有怀京邑》、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刘叉《从军行》、陈羽《读苏属国传》等都从不同的侧面叙写了这样的天山。李益有近二十年的军旅生涯,曾久居塞外,现今留下的边塞诗作达五十多首,可以说是唐人中写作塞外风光诗最多和最好的。“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向月明看。”(《从军北征》)写出为国戍边的将士思乡之苦。但对于没有到过天山的诗人来说,在战争对峙的年代,他们常常在想象的空间中安放自己报国无门的寂寞心灵。“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是陆游一生“泪空流”的原因。
    草原丝绸之路作为沟通中西的一条文化线路,承担着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使命。在这条路线上,历代文人留下的多民族文化产生、发展、碰撞、融合、升华的诗作,见证了博大精深的草原文化。草原丝绸之路不仅是中华文化向外传播的纽带与桥梁,也是草原文化的结晶、中华文化的精粹。在当今“一带一路”的热潮中,草原丝绸之路作为当今世界上最长的文化线路,更应该引起古代文学研究者的关注。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