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青年作家与现实主义创作(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光明日报 吴娜 参加讨论

    何为“现实主义的广阔道路”
    李敬泽:秦兆阳先生当年提出走“现实主义的广阔道路”,当下这个道路该怎么走,是对我们提出的新问题。我理解,秦兆阳先生说的是现实主义道路很广阔,作家要去探索,要往原野里走,往地平线的尽头朝着远处走,而不是说眼前就有一条车水马龙的大道,顺溜走就是了。
    从1957年到现在,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强调“现实主义”的概念,也快60年了,它对我们现在到底意味着什么?这条广阔道路到底“广阔”在哪里?还有些什么地方、什么方向、什么新的天地没有被打开,是我们当下面临的一个很大的挑战和课题。
    当我们说现实主义的时候,它就一定涉及对生活、对时代的某种“总体性看法”,或者艺术一点说,也可以叫“总体感”,或者“现实感”。这一点值得我们深思,值得作家们自觉地去探索。
    第六期的作品有的很好,但也有些作品在涉及“总体性看法”的时候,是不深入、不审慎的,或者说缺乏充分的自觉性。如何表达抵达现实主义层面的、有力的“总体性看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问题。因为我们很容易不自觉,很容易把这种“总体性看法”变成一种情绪,甚至是一种廉价的愤世嫉俗的情绪。现实主义不是现实吐槽,而是要寻求一种对社会和时代更广阔的总体性把握。这是我要说的第一点。
    出现于19世纪的现实主义到底意味着什么?是怎么来的?从思想史的角度来看,起码有一个来源是实证的科学。在科学的基础上,文学才有可能达到一个科学水准,准确地研究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什么福楼拜经常强调词语表达的准确?我认为这不是修辞问题。如果艺术完全是修辞问题,有什么准确可言呢?它一定是有一个参照。这个准确的认识论基础,就是说它认为有些东西就是对的、真实的、合逻辑的、合理的,所以我们必须抵达那个“准确”。
    有的人认为所谓现实就是我们在网上、报纸上看到的内容,但这其实并不能代替作家对人、对社会、对时代的深入的、实证的,甚至是笨拙的研究和认识。在这个意义上,我对现在的很多作品不满意,因为它们只是变成了网络和报纸所处理过的那个镜像的放大或者延伸版,而并没有真正提供“多得多的东西”。
    恩格斯曾经讲过,像巴尔扎克这样的作家,曾经提供了比同时代的记者、历史学家和政治家们“多得多的东西”。我们一定要领会和寻找那个更真实、更具总体性现实性的“多得多的东西”是什么。
    什么是典型人物、典型环境?就这个时代来讲,我的理解不过就是说我们能够从对一个人的具体性和个性的描写中,感受到这个时代的复杂机制,以达到我们认识的升华。按照这样的标准,我们的很多作品还有很大的差距。这是我要说的第二点。
    第三点就是现实主义绝对不意味着不讲艺术,不讲形式。形式问题很重要,形式对于现实主义来说就是内容。一个人面对现实、面对一个故事的时候,选择什么叙述角度,本身就是如何看待和展开现实的问题。
    如何在“现实主义的广阔道路”上走下去,而且走得远、走得天高地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是摆在当下的作家、评论家们面前,摆在中国文学面前的大课题。这需要我们积极面对挑战,努力探索。
    孟繁华:我很同意李敬泽刚才讲的,现实主义之所以是一条广阔的道路,是因为拥有无限的可能性,是一个向度,一个倾向。所以走在现实主义道路上的作家们,本身是需要探索的。《当代》杂志在这一点上坚持了这么多年,确实为中国的文学经验提供了非常好的立场,令我们尊重。
    现实主义有很多种,包括批判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无边的现实主义、开放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现实主义等等。现实主义的探索性和可能性越来越多样化,体现了中国作家在现实主义道路上的积极探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