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秦兆基:《追忆与仰望》,瞬时引出的历史深处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文学报 秦兆基 参加讨论


    
    王幅明先生新著《追忆与仰望》,以现当代三十五位有相当建树的学者名家事迹的记述,展现出一片文化星空。让我们从中国走向现代化转型的大背景中窥见人文学者、科学家、艺术家所作出的努力,也让我们进入这些前辈的心灵世界,感受他们的挫败与成功带来的感伤与欢欣,从他们的成功之道中得到感悟。
    《追忆与仰望》是文学传记,王幅明先生名之为“文化人物随笔”,意味着作者是力图打破历史“纪传体”的既定格局,改变新闻“人物访谈”程式化的倾向,以开启传记文学的新生面。《追忆与仰望》里的人物各以其专长名世,其中有哲学家、翻译家、报人、导演、音乐家、画家、书法家、作家等,其中以诗人、作家为众,占到半数以上,大概因为作者王幅明先生也是文人的缘故。
    《追忆与仰望》,作为文学传记,在结构方式和表现手法上,不拘一格,多姿多彩。其结构方式,从不同角度出发,可以有不同的划分:
    其一,从材料的把握和表现划分。一种是全面呈现,触及人物的方方面面和人生的每个阶段,有类于大传、全传,如《冯友兰:阐旧邦以辅新命》,从传主的家学、身世话起,谈到他如何迷恋上哲学,直至借鉴外国的思想方法建立了属于中国的哲学体系的历程,将其治学道路与人格完善的心路历程交织起来表现,从身前写到身后。《曹靖华:不涉官场的翻译大家》《穆青:母校未了情》等有类与此。一种是截取人物生活的某个方面、某个片段,以彰显其成就和人格精神,有类于古代笔记中的人物轶事的著录、散文中的人物速写。如《苏金伞:大音希声》,从金水河边柳色返青,想起传主的诗作话起,谈到自己与其最初的相识、后来的交往,揭示其在诗歌创作道路上探索前行的经历,评价其诗歌创作的成就。《陈天然:羊肠小道通浩空》《张海:墨海弄潮领航人》等有类与此。
    其二,从与传主的关系的角度来划分。一是虽然有所知晓,但素昧生平,或是出于仰慕之情,或者报道需要而作的,有类于人物专访。如《钱伟长:国家需要就是我的志愿》。一是长期交往,或师或友,有较为深入的了解,积久的氤氲、发酵,到达不能不把自己的印象、理解形之于言,如《耿林莽:写散文诗是天命》。
    王幅明先生的文学传记是跨类的。他给散文诗作过精彩的比方——“美丽的混血儿”。文学创作需要多方面的借鉴,需要跨界,而不能画地为牢。《追忆与仰望》,有的短文近于人物特写,有的长文则近于深度报道,如《孙皓晖:矢志为大秦还魂》,洋洋洒洒,从“南海听涛”最初与孙教授打交道说起,到了解对方的初心——“独爱《战国策》”,到交游——“高平访古”,到看到书稿杀青后的喜悦——“看校样泪眼朦胧”,到从孙氏著作看“华夏文明的历史命运”,直至尾声——孙氏创作成就的评价和秦史研究文学呈现的前瞻。在具体的表现反复上,王先生融入了短篇小说截取生活横断面,现在流行的图像截屏的方法,古典散文的散叙、补叙,以及夹叙夹议的手法,电影的蒙太奇,现代主义文学的时空交错的手法,且能融为一体,不着痕迹。
    从史学角度看,该书是为知识分子——现代意义上的“士”人格定位。现代的“士”,因为历史条件的变化,他们的身份和行为方式不能不有所变化。现代知识分子,有了明细的职业分工,成了各种各样的行业人,其中杰出者名之为“家”,对“士”的“弘毅”要求变成非必然。《追忆与仰望》是以文化名人的行状,呼唤“士”的精神回归。
    (《追忆与仰望》王幅明/著,大象出版社2016年7月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