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与批评要面向时代 在当今中国的学术语境下,文学理论与批评究竟何为?这是在思考文学理论与批评关系时首先要回答的问题。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朱立元表示,今天的中国文艺理论批评建设肩负重大的时代使命,它不仅在于理论本身的发展、建设与创新,更要以促进社会主义文艺的大发展大繁荣为己任。 在江苏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徐放鸣看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健康发展积极发挥作用,应当成为当今中国文学理论和批评的最高价值追求。 “文学理论与批评不能成为象牙塔中的学问。”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姚文放提出,文学研究要突出实践性、当下性与现场感。他特别强调了文学批评的社会潜能和现实价值,认为其“顺应当今文学创新、文化实践乃至社会发展的潮流,在今天大有可为”。 辽宁大学文学院教授高楠建议,为更好促进文学理论与文学关系的协调,当前以认识论为主体的文学理论应向以实践论为主体的文学理论做适当调整。经过如此建构,理论能够走出观念理论的自洽性,敞开面向广阔的实践。他进而提出,我们的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如果离开了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就会失去意义。 “没有对社会的参与和贡献,理论就是苍白的。”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教授周宪表示,文艺理论工作者不能仅把研究工作当做个人的兴趣、爱好,而应意识到这个伟大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作为文艺理论工作者,应不断引领社会审美和社会文化发展的风向,为民众文化素养的进一步提升作出贡献。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高建平注意到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提出要“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对美学的强调具有重要意义。”高建平说,这反映了时代的需求。当前更迫切呼唤文学艺术的精品,而美学在其中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