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文学写作与深入生活(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艺报 金赫楠 参加讨论

    至此,我开始意识到深入生活的难度,意识到自己“深入”的方式和路径是有问题的。对于那个村庄和村庄里女性们的生活,我是一个外来者,是一个始终身处外部的观众,无关痛痒,遥远又陌生,她们的哀怨和苦痛裂不到我,她们的喜乐与欢愉也很难真正感染我。我不是她们,我的人生与生活包括婚恋,不被当时当地的小环境所影响和决定。我对自己采访观察的对象,难以帖身切骨地感受,更难以成为她们信任的倾诉对象。即便我和这村里的人同吃同住,但我并没有真正沉潜进这里的生活本身。
    然后,我试着改变自己“深入生活”的方式,我暂时放下了对这个题目的采访和写作进度,更是从心里放下了一个外来的采访者的姿态和架势,试着让自己变成真实生活在这个村里的一员。我借宿在村里的一个姻亲家里,一直被当做城里来的“且”(意指重要的亲戚),好吃好喝地招待着,客客气气地相处与交流。我开始陪女主人一起赶集,一起搭长途汽车到石家庄的批发市场进货,在集市上搭建摊位、铺货,开始一天的售卖。帮她一起操持家务,跟着她去参加村里的红白喜事……当我忘记了我是来采访者,当我实实在在过上了村里的日子,在这个过程里,我竟然慢慢找到了一些感觉,我渐渐能够从这里人们的角度去思虑一些问题。这个时候,我对之前那些“无法相信”、“无法理解”的乡村青年女性的婚恋现状才有了一些真正的体恤和理解。在这个过程里,我真正地在学习如何理解他人,如何为他人和别处的生活寻找基于自身立场的合法性合理性——你真正参与了一种生活,才能切实体会到这种生活中浸润出来的情感方式、行为方式以及相应的风俗、观念、人格与人生。
    “定点深入生活”的半年时间里,我陆陆续续在村里住着,期间又数次回到我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处理单位和家里的事情。时间不长,我不敢说自己很好地完成了对于生活的“深入”,我的采访也没有最后全部完成,那部非虚构写作甚至还没有一个自己满意的架构。但我仍然要说,这段经历让我收获巨大。我对文学的认识和理解有了颠覆性的变化,对自己之前一直关注的乡土文学、女性写作、现代化等一系列问题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刷新。最重要的是,它开拓了我自己文学生活的一个方法或说路径,我第一次发自内心地对文学与生活的关系有了切身的感性的认知,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理性表述和宣言上。
    我们通常更强调作家要去深入生活,要下到基层和一线去开阔视野、更新思维和获取素材。其实,文学研究和文学批评写作同样需要深入生活,阶段性地进入和沉潜在别人、别处的生活里,在异己的、陌生的经历和经验中,让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认知体系、审美惯性去遭遇冲撞和摇晃,甚至是粉碎性的,然后再次整合与重建,获得对生活、对人、对文学更深刻与广阔的理解和认识,获得对作品、人物更深入肌理、更具代入感的赏鉴与评析。从书房里走向旷野,从电脑前走进丰富复杂的生活里,一个写作者最终收获的绝不仅仅是人物原型和故事素材,不仅仅是经验,更包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与方法论。写作(包括文学批评)具有自我性,它提供的是极具个体性的关于世界的打量和表达。但这个“自我”和“个体”,绝不是独自在密室里闭门修炼出来的,恰是在混沌的生活中锤炼打磨出来的。
    无论文学写作或研究,都应该具备一个能力:理解他人的真理,对那些远在自己人生图景之外的人和事,找到走近和走进他们的有效路径,理解体恤人物,先于对他们的评判;同时又能够疏离和冷峻审视。而深入生活,恰好吹淋了这样的能力和心。阶段性地深入到某种别处、他者的生活,真正用心体会、感受和思考,这并不意味着马上要写作关于他们的作品。一个作家深入生活回来,回到书桌前,仍然可以继续自己熟悉的、偏爱的题材和表达方式,但那个写作主体,已经不再是从前的你。在一线,在基层,在最火热毛绒的生活里,一个写作者的文学惯性、思虑视角会被刷新,他对世界与自我的观察、理解、表达会被刷新。说到底,我们去深入和体验异己陌生的生活,从书房走到工厂、农村,在别人的故事里徜徉,远兜近转,最终获得的还是自己,是一个被刷新的自己,更加广阔和深刻的文学审美和表达能力,对中国时代图景更加深厚、辽远的思想情感和思考认知。
    而当我明确意识到了“深入生活”的难度,其实也就真正领悟到了“深入生活”对于文学写作的意义和必要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