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文艺历史唯物主义也有助于准确认识和全面把握文艺、文化在国家“五位一体”战略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五位一体”格局中,文艺、文化与政治建设、生态建设的主要连接点,是作品的思想内容,在这方面,文艺发展应坚持正确的意识形态导向,传播环保、生态的生活理念,在提升全民族道德境界、推进和谐中国、美丽中国建设等方面发挥应有作用。而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文艺与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的主要连接点,则是文艺的生产方式和发展方式,这方面的问题相对而言要复杂得多。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文艺、文化的发展方式,主要分为赢利性的“文化产业”和非赢利性的“文化事业”两种:赢利性的文化产业就成为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而非赢利性的“文化事业”则是社会建设或“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产业形态,文化产业是在物质生产即实体经济创造的物质财富(剩余价值)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把一定的物质财富从实体经济中游离出来用于发展文化产业,是产业升级、转型的需要;但是,财富过多地转移到文化产业,反过来也会不利于实体经济的技术升级等等——两者间合理、均衡的财富配置至关重要。文艺产品进入市场或者说在市场之“内”当然也可以为人民服务,而作为“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事业”则相对而言是在市场之“外”、通过非赢利性的方式为人民服务,更有利于人民群众平等地分享文艺、文化产品。因此,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只有均衡、协调发展,才有利于为人民服务宗旨更全面的落实。此外,马克思还强调文艺可以成为“自由的精神生产”、“真正自由的劳动”,这对于我们探讨文艺非赢利性发展方式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使文艺在激发民族文化创造力方面发挥作用等,均有重要启示。 总之,在创新的基础上坚持文艺历史唯物主义,可以对当代文艺、文化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规律和方向作出科学的判断,有助于识破有关资本主义永恒不灭的种种当代意识形态神话。从文艺、文化发展的角度来看,一方面,应该大力借鉴西方包括文化产业在内的文化发展方面的经验;但是,另一方面,对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包括文化生产在内的内在对抗性,也要有充分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和辨别。惟其如此,才有助于探索包括文艺、文化发展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并不断增强这方面的道路自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