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作家能否“大学造”?(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人民日报 周飞亚 参加讨论

    争议不断
    “作家需要被发现,我们就是要做好这样一个平台”
    作家是怎样炼成的?没有人能拿出一个固定的“配方”。不过,有几样“材料”几乎所有“配方”里都有:天赋、勤奋的练习、丰富的人生阅历……
    乍一看,这几样东西,象牙塔里都不能提供。大学能提供的是知识,是写作技巧。但技巧往往被认为是一种模式化的东西——而作家是无法靠知识累积养成的,也是不能靠工业化模式生产的,这已经成为共识。
    那么,大学能为作家的成长提供什么?
    “我觉得特别好的是,这个专业提供了一种创作的氛围,提供了发表作品的机会。”郭茜说,以前喜欢写作的学生可能只能独自默默创作,缺少交流讨论,也缺少展现的平台。
    在张柠看来,知识其实也不可或缺。“从古代至民国,凡大作家,几乎都是有着深厚知识底蕴的学者,完全靠天赋而成为伟大作家的,毕竟是极少数。”而在现代社会,大学教育正是获取知识和学养最便捷的方式。
    张清华表示,即使不以培养作家为目标,创作专业的开设也是必要的,“大学的文学专业,只讲知识不培养写作能力,这本身就不合理!我认为有条件的大学都应该补上这一块的缺失。”
    作家能靠大学培养出来吗?不同的人,恐怕仍然有着不同的判断。
    “美国的创意写作专业开了几十年,对这个问题都没有争出结果。”张清华对此并不在意,“作家虽然是可遇不可求的,但也是可以被发现的。作家的成长建立在自我发现、他人发现以及不断自我认同的基础之上。”张清华说,“我们要做好的就是这样一个平台。”
    “我们当然不敢说一定能培养出作家,但这就是我们的目标。”张柠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