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把好文艺批评的“方向盘”——加强与改进文艺批评研讨会发言摘登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光明日报 newdu 参加讨论

    编者按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一年多来,文艺批评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为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继续引向深入,进一步发挥好文艺批评对于文艺事业把方向、领风尚、促繁荣的重要作用,由光明日报社和文艺报社共同主办的“加强与改进文艺批评”专题研讨会日前在京召开,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何建明、光明日报总编辑何东平出席会议并讲话,近20位文艺批评家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批评工作的重要论述,共同探讨文艺批评的本质与规律。
     
    “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
    仲呈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搞好文艺批评的关键在坚持科学标准,即习总书记与时俱进地提出的“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标准。按照唯物史观,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按照马克思主义美学观,美学的也必然是艺术的,艺术是人类审美把握世界的独特方式。文艺批评标准的混乱,必然导致文艺批评实践的混乱,搞成是非不明、褒贬不分了。坚持科学的批评标准,理论指南就是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就是《中央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优秀作品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逻辑起点是作品自身的品格,前者是历史品格,后者是美学品格,同属创作美学范畴;而观赏性的逻辑起点是观众的接受效应,属接受美学范畴。因此,我们不能把不同逻辑起点上抽象出的思想性、艺术性与观赏性并列在一起,放到同一批评范畴里下判断,当成批评标准。那样会给人一种误解:好像有一种与艺术性无关的观赏性能当成标准。面对市场,提出观赏性需要重视是有依据的。但对于创作者说来,艺术性的题中应有之义,便是要靠作品的历史品位和美学品位,去吸引感染受众。
    刘琼(人民日报文艺部高级编辑):
    在文艺批评中,强调“历史的”这一标准,是对文艺的本质的深刻了解。表现在文艺批评实践中的“历史的”,应该包括两个大的层面:一是从批评主体的角度,二是从批评对象的角度。从批评主体的角度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把文艺创作放在历史坐标中考量,这是历史的眼光和视野;二是批评主体自带的历史性维度,这是历史环境背景。从批评对象也即文艺创作的角度,文艺创作是历史的观照,也是历史的记录、历史的组成,这应该没有疑义。其中,历史的眼光和视野是关键,它可以克服主体自身的历史局限性。把文艺创作放在历史坐标中考量,可以通过具体的联系,判断文艺创作的旧与新、得与失的变化,才能理解趋势和潮流、主调和辅音。有历史的纵横比较,才可能对各个阶段的文艺创作有比较确切的判断。也正是这种“历史的”坐标判断,才使文艺批评具有了历史体贴。
     马建辉(《求是》杂志社编审):
    “人民”的观点在这四个标准中是内核与根基。文艺批评标准的总体性、根本性规定,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批评导向。文艺创作、文艺思潮、文艺观如果欠缺了人民的维度,就会在真实性、思想性、先进性上打折扣;文艺批评如果欠缺人民的维度,就会导致眼界狭隘、疏离本质、不接地气的弊端。一些批评家知识掌握得越多,反而眼光越局促,心胸越狭隘,笔触越钻牛角尖,说出的话越让人听不明白,这不能不说与脱离人民生活有着莫大的关系。因此,提出以人民为中心是一种倡导和引导,意在重新确立起人民史观、人民立场、人民眼光,希望批评能够观照到人民的疾苦、境遇、精神、情感、愿望、语言,唤起人民的主体意识和自觉意识。
    刘大先(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所副研究员):
    “历史的”和“美学的”相结合,也就是如何处理好情感与价值、审美与历史之间的张力,将“可爱的”与“可信的”融合于一体。文艺批评应该达致审美的历史化和历史化当中的现实感。审美的历史化,是批评要在广泛的知识积累基础上,对于历史与现实有着整体性的认知,进而谋求具有未来维度的世界观塑造。批评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在认识的历史化之后,对古今中外的文艺发展和理论观念充分广收博取之后取精用弘,才能给予某个作品以明确的定位和衡定尺度,这是一个知识累积与创造的过程。但是历史化并不是沉溺到历史本质主义之中,它还有创新的一面。因而历史化中的现实感尤为重要,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即批评有着现实的伦理关切,而不仅仅是某个小圈子阳春白雪、拒绝更广范围交流的产物,它的目的是推动、促进、提升文艺作品的创作,进而将自身也打造成具有独立艺术品质的作品。这是将“真”与“美”相统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