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林:澳大利亚汉学家,格里菲斯大学荣誉教授,澳大利亚联邦人文学院院士,他的《西方的中国形象》一书是中国形象研究的权威著作。 我是中国文化的粉丝 马可林(澳大利亚) 我花了不少工夫研究西方眼中的中国形象。我认为,西方眼中的中国形象变化,除了与中国自身的发展有关之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受到西方自身因素的影响。这与很多时候人们评价一个人有相似之处,这种评价常常会染上人们自身喜恶的感情色彩,以及受到现实利益的制约与影响。 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综合国力的快速提升,促使全世界都希望认识中国与了解中国,中国也正在世界上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这些年,中国文化正在越来越多地融入世界,其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包括美食、旅游、留学的学生。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崛起感情是复杂的,有些国家总是要求全世界都按照他们的模式来建设国家,但中国人选择坚定地按照自己的国情来发展,而且还发展得很好,这可能会使一些西方国家感到焦虑。 我第一次来中国是1964年,与那时候相比,我觉得现在的中国真是进步太大了。人们的生活水平高得多,自由程度高得多,自信的程度也高得多。我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粉丝,尤其喜欢中国古代山水画、古典音乐与传统戏曲,喜欢在中国旅行。中国的每一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都留下过我的足印。我还专门研究过中国的少数民族,比如,我专门去过藏区,感到藏族的民族文化保存得非常完好。 我会通过阅读历史类图书来了解中国。史景迁的《追寻现代中国》让我受益颇多。他不光叙及政治制度的变化,更把研究的眼光对准了普通百姓。最近美国学者傅高义的《邓小平时代》也是了解当代中国的不错的著作。我读过之后,感到傅高义的态度是比较客观的,对邓小平与当代中国的了解也是比较深刻的,他掌握的资料很丰富,态度很公允。尤其对于海外学者来说,这本书可以说是了解当代中国的一把钥匙。 说到中国的未来,我是一个乐观派,我觉得中国的发展与崛起会继续。有人说,21世纪会是中国的世纪,我基本上同意这个看法。但是不能否认,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环境污染与贫富悬殊。但是我想,这些问题都会慢慢解决的。对中国的未来发展,我怀抱信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