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非虚构的真实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人民日报 梁 鸿 参加讨论

    ●不局限于物理真实本身,而试图去呈现真实里面更细微、更深远的东西,并寻找一种叙事模式,最终结构出关于事物本身的不同意义和空间,这是非虚构文学的核心
    ●文学的一些概念需要厘清,通往文学的道路有多条,好的文学作品总是能够挑战既有的文学概念,从而使我们对文学本质、文学与生活的关系进行新的思考和辨析
    你写的“梁庄”是真实的吗?这是许多人问过的话。许多时候,我把它看作一个带有批评倾向的疑问,但是,反过来,我又确实企图在文本中塑造一种“真实”感以带入读者。这也促使我思考,“梁庄”中的“真实”,或者说,非虚构文学中的“真实”,到底意味着什么?面对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我会觉得它是一种批评,而不是肯定?
    《人民文学》杂志把我的两篇“梁庄”放在“非虚构”栏目,无意间使“梁庄”获得了一种命名和意义。但是,它首先要面对的就是非虚构在文学中的合法性问题,也即“真实”在文学中的合法性问题。
    就文学而言,“真实”是一个很奇怪的词语。在通行的文学标准中,“真实”只是最低级的文学形式。韦勒克在《文学理论》中谈到现实主义时认为,“现实主义的理论从根本上讲是一种坏的美学,因为一切艺术都是‘创作’,都是一个本身由幻觉和象征形式构成的世界”。“真实”从来都不是艺术的标准。但是,必须注意到,韦勒克所反对的“现实”和“真实”是就其最基本意义而言的,是指物理意义的现实和真实。“那儿有一朵玫瑰花”,这是物理真实。但这还不是文学。文学要求比物理真实更多的真实,“那儿是哪儿?庭院、原野、书桌?谁种的,或谁送的?那玫瑰花的颜色、形态、味道是什么样子?”这才进入文学的层面,因为关于这些会是千差万别的叙述。
    因此,面对这样的提问,我只能回答:我所写的是个人的真实,是我所看到的,并且叙述的真实。物理真实是陈述的基础——“那儿有一朵玫瑰花”,这是真的,不能虚构或篡改;而叙述的差异性则是必然的结果——你从房间里面看,从原野中看,以失恋或幸福的心情看,“那朵玫瑰花”必然是千差万别的。
    一种建立在基本事物之上的叙述,这就是非虚构文学的“真实”。并不局限于物理真实本身,而试图去呈现真实里面更细微、更深远的东西(这是一个没有穷尽的空间)。在“真实”的基础上,寻找一种叙事模式,并最终结构出关于事物本身的不同意义和空间。这是一件“非常文学”的工作,也是非虚构文学的核心。
    非虚构文本并不排斥叙事性,相反,这也是它的必由之路。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美国出现了大量的非虚构作品,“一种依靠故事的技巧和小说家的直觉洞察力去记录当代事件的非虚构文学作品的形式”。非虚构文学融合了新闻报道的现实性与细致观察及小说的技巧与道德眼光——倾向于纪实的形式,倾向于个人的坦白,倾向于调查和暴露公共问题,并且能够把现实材料转化为有意义的艺术结构,着力探索现实的社会问题和道德困境。最著名的就是诺曼·梅勒的《刽子手之歌》。但是他把这部书的副题定为“一部真实生活的小说”。这些对非虚构的“真实性”充满矛盾的诠释传达了一种辩证性的存在,即非虚构文学中“真实”的叙述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