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恺:美国汉学家。著有《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论文化守成主义》《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等。 优秀文化常常流传于民间 艾恺(美国) 我最早接触的中国书是《孝经》与《论语》,印象最深的则是我的老师们撰写的关于中国的学术著作。我的老师史华慈先生曾写过一本关于严复的书——《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对我影响很大。当然,他也研究古代中国,写了关于先秦诸子的书。 从我个人的经历来看,一辈子都在读书。老实说,以前在美国,至少在我的故乡,关于中国的书很少很少,普通书店里连一本都找不到。现在刚好相反,可以在书店里找到很多关于中国的图书,学中文的人也越来越多。这种研究中国的热情与兴趣是与中国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 我主要研究中国的历史与思想。中国从周朝开始,就逐渐形成了一个共同的思想基础、一个共同的宇宙观,那是从《易经》里面来的。《易经》告诉我们,宇宙是一个有机整体,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没有创立者也不会有毁灭者。世界是有规律的,比如阴阳,互相依赖、互相转化,是一个有机整体。中国人的思想还善于兼容并包,善于汲取百家之长。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思想基础不同,中国曾拥有世界上最辉煌的文明。比如,科技方面,西方曾远远落后于中国;物质生活的水平,中国人也一度领先;在文学艺术方面,中国人更是留下了灿若星河的优秀作品。中国能取得这些成就,离不开其思想文化层面的原因。 与别的动物一样,人类被寻求生存的欲望所驱动;但与别的动物不同的是,人类同时还知晓死亡。因而人类一面要克服自然环境以谋求生存,一面要努力寻求生存的意义,这二者之间始终存在张力。欧洲启蒙运动意义重大,但是他们对启蒙运动的反思也一直没有中断。同样,面对现代化的大潮,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尤其是非西方的国家,都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保有一定程度的珍视,但可惜的是, 上个世纪的中国人却采取了极为决绝的态度。 现在,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承依旧遭遇着挑战,一些重要的文化传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中国的乡村本来具有最基本、最稳定的家庭结构,现在却逐渐变成“三个留守”——只有孩子、妇女与老人,乡村的家庭结构出现了变化。我以为,中国文化的很多重要因子都是存在于民间与基层的,因此,这个层面的变化,需要引起足够多的重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