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美学研究的世界视野与中国实践——美学家汝信访谈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作家网 newdu 参加讨论

    从战士到学者
    金 雅:您在哲学、美学等领域做了大量重要而富有成效的学术研究和组织领导工作,引领推动了我国哲学、美学事业的发展,同时还热心帮助扶掖了一批后学。请问您是怎样走上学术研究道路的?
    汝 信:我童年和青少年时期是在战乱中度过的,抗战胜利后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主修政治学,副修经济学。后来从事哲学和美学研究工作完全是半路出家,在大学期间没有系统地学过。当时,徐怀启教授讲的“哲学与宗教”课程,就是我所受的惟一正规的哲学训练了。因为参加地下党领导的读书会和学生运动,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读了一些哲学普及读物,但从来没有想过会去做专门的哲学和美学研究工作,以后怎么会走上这条路,或许是出于所谓“历史的误会”吧。
    金 雅:能否具体谈谈这个“历史的误会”?
    汝 信:1950年冬,我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在冰天雪地里正好赶上了第二次战役,然后又南下参加了第五次战役,从长津湖一直前进到三八线。在艰苦的行军和敌机轰炸中几乎把随身用品丢了个精光,成了彻底的“无产者”,战役结束转移到后方,却意外地发现,出发前轻装留下的物品中还保存着一本俄文的《车尔尼雪夫斯基选集》,它是我出国途经沈阳时在国际书店买的,这本书就成为我当时在朝鲜战场用来提高俄语水平的惟一工具。这样,由于偶然的机会,我开始接触到西方哲学和美学。当时,我学俄语不久,要读懂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著作,其困难是可想而知的。在防空洞里微弱的烛光下,我逐字逐句地啃,翻来覆去地琢磨车尔尼雪夫斯基原文的意思,有的简直是猜。这样硬啃生吞的结果,不仅逐渐增加了我对这位“俄国的普罗米修斯”的理解并油然产生了崇敬之情,而且越来越使我对哲学和美学产生了兴趣。
    金 雅:您这个经历很传奇。您们那一代人,从战士到将军的可能不止一个两个,但成为成就突出的学者的恐怕不多吧。您能否谈谈是如何开始专业的美学研究工作的?
    汝 信:1955年,我从朝鲜回到北京,转业到中国科学院干部培养部工作,开始比较系统地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当时,党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我也萌发了想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强烈愿望。凭着年轻人的勇气,我利用业余时间开始搞研究和翻译工作。抱着试一试的心情,我写了《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社会政治观点》一文寄给《文史哲》杂志,这篇习作居然承蒙采用,这就增强了我研究哲学的信心。为了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1956年我决定离职投考副博士研究生。按过去在大学里所学专业,我本来打算投考经济学研究所的政治经济学专业,但有鉴于列宁所说“不钻研和不理解黑格尔的全部逻辑学,就不能完全理解马克思的《资本论》”,觉得还是应该先学习掌握辩证的方法,因此下决心到哲学研究所跟贺麟教授学习黑格尔哲学。贺麟先生收下了我这个哲学根基很差的学生,要我系统地从头补课,阅读从古希腊到近代的西方哲学史上的重要原著,当然更着重指导我读黑格尔的一些主要著作,特别是《精神现象学》《小逻辑》和《美学》。贺麟先生治学主张广泛地阅读和重点精读相结合,如《精神现象学》的著名的序言由他逐字逐句向我们讲解,使我得益颇多。在他的指导下,我写了《论车尔尼雪夫斯基对黑格尔美学的批判》一文,于1958年发表于《哲学研究》杂志,这是我的第一篇研究黑格尔哲学和西方美学史的论文,以后我对西方哲学和美学的研究就是从此开始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