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诗歌,为了自由和正义:诗评家谢冕访谈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艺汇 newdu 参加讨论

    采访者:素予
    受访者:谢冕
    一个人的新诗史:
    诗歌的理想是自由,倘若离开了自由的表达,我们可以不要诗
    素予:您从1958、1959年就有《回顾一次写作——新诗发展概况》,后来一直研究新诗,到1980年写出《在新的崛起面前》即“第一个崛起”支持朦胧诗,直到现在一直进行新诗的研究和探索,作为新诗发展的亲历者、见证者、引导者,在与新诗同生共长的过程中,您觉得有哪些得与失?
    谢冕:我从少年时代就喜欢诗,有古典诗,也有新诗。古典诗,它站在高处,我是仰望的;新诗就在我身边,很亲切。古典诗好像一座高山在那儿,我觉得我很向往,但是心向往之而不能及;新诗是身边的,好像就是朋友,对新诗本来就有一种很亲近的感受,大概也是由于语言的问题,因为我们用的是现代汉语。应该说我从少年时代就是诗歌少年,很喜欢诗,而且也学着写。年纪大了对成熟的人生回顾起来,我觉得自己怎么那么幼稚,那么天真,居然写了那么多。但是那种感情是很淳朴的,对新诗很热爱。我从新诗当中懂得了一个道理,即诗歌和人的情感、和人的内心世界是有关系的,特别是和自由的内心世界、一种无拘束的情感是有关系的。倘若离开了自由的表达,我们可以不要诗。正是因为诗歌是和心灵非常接近的一个文体,所以我们很喜欢诗,热爱诗。我是受到了“五四”新文学、“五四”新诗革命的一些前辈的影响的,我觉得他们能够把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得那么充分,那么无拘无束,这个境界实在是太美好了,我也要学。那时候,我知道胡适,知道郭沫若,但是后来出现了一些新的诗人,何其芳、卞之琳、林庚等,我觉得他们的表达更契合我,和我更加靠近,我就是这样接近了诗,学习诗,梦想做诗人。
    我17岁的时候,中国大陆解放了,我自己也投身革命,穿上军装,那时是非常自觉自愿的,也是很真诚的,几乎没有任何一种世俗的考虑,就是我要告别旧中国,我要建设新中国,因为旧社会对我来说非常深刻的感受就是饥寒交迫、路有饿殍的一种状态。进入新社会,我面临着一个非常大的新问题,即我如何自由地表达我的内心世界,表达我所向往的自由。我认为诗歌的理想就是自由,新诗尤其要自由地表达内心世界和情感世界。我遇到了一种幻灭的感觉,这是非常矛盾的一种心情,一方面我非常热爱新的社会,但是我又在这个新社会当中不能自由地表达,觉得心怀恐惧。这是当时我由少年转入青年时代最深切的一种感受。从那以后,虽然我还写,但是我所写的不是我想写的,我是按照一种理念、一种号召来写的,那不是真实的我,而且“我”也消失了,“我”的消失是最严重的一个事件,诗不能表达一个活生生的、有活泼的思想和情感的我,那是最可怕的一个事情了,不幸这个事情发生了。这就是我最终放弃了诗歌理想、放弃写作的一个最根本的原因,我不能自由表达,如果那样写下去,我只能是三流四流的诗人,一流二流的诗人我做不到。有些人说新诗的路越来越宽广,其实不是,是越来越狭窄,甚至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步。长话短说,我经历了这些以后,它的标志就是我放弃做诗人,一种恐惧感,一种紧张感,使得我放弃作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