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女性与文学五题(4)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人民日报 刘琼 参加讨论

    女性写作有哪些趋势
    女性写作的特征是具体的和丰富的,不一而足。在此只能大体勾勒两个趋势:一是传记化或私语化,一是通俗化或情色化。
    鲁迅说女作家凌叔华用有限创作塑造了高门巨族的精魂,而近年女作家虹影在长篇小说《K》里书写教授夫人林与一个留学中国的英国青年的情感和欲望纠葛,被指为凌叔华的传记;萧红的《商市街》里,家庭情感的危机,自我的审视,与“三郎”萧军的故事,俨然自传……丰富曲折的情感方式、感性细腻的语言习惯和宣泄抒怀的写作动机内转是女性写作的美学特征,自传或他传风格比较明显。当代女作家里,林白比较典型,有评论认为她的几乎所有的创作均源自个人的经验和经历。而上世纪80年代非常活跃的女作家张洁在《爱,是不能忘记的》《沉重的翅膀》等作品里,虽然具体的人物身份改变了,但是属于作家个体的经验和感受一以贯之,对于欲望和道德的思考,始终是张洁式的经验。其他如徐坤,她的自传体小说《春天的二十二个夜晚》基本上是一本情难自抑的日记。
    比徐坤稍年轻的“上海宝贝”卫慧、棉棉,已经摆脱了“欲望”和“道德”的纠结,她们的书写风格是“新感觉派”,延续着狐步舞的“性感”节奏,文字表达直率,经验直接,在文学审美上更少含蓄、更多通俗,这一“通俗”让她们在短时间里获得了很大名气,也很快被多数读者遗忘——人们不会因为她们是女性而格外记住她们的作品。当然,对于“通俗”,我们也不必鄙夷。作家董鼎山认为女作家以外貌和色情描写促销作品,是普通人心的反映。美国畅销书女作家爱瑞卡·钟在52岁出版《惧怕50岁》一书时,还大谈对青春包括容颜消失的恐惧。性别角色的长期分化,使男性成为社会动物,女性趋向于家庭和“我”。比较起男性写作者的目光外放,女性的内心体验细腻,对身体的感受更加敏锐,更有表达的冲动。
    20世纪中后期以来的中国当代女性写作也在悄然变化,消弭性别差异的“中性化”审美开始在文学评价体系里占据上风,立场“外向”、格局“社会化”的女性写作更容易产生共鸣,因此,“现实感”“历史感”“时代感”成为王安忆、方方、铁凝、范小青、迟子建、池莉等女性作家的写作追求。特别是更年轻一点的梁鸿、孙惠芬,她们的“梁庄”和“歇马山庄”,对发展中的当代中国社会的深度叙事,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美学力量。这种力量,即便是在男性作家的笔下,也是久违了,它们让我想起了萧红当年的《生死场》。真正出色的作品哪有什么性别!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