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托人生体悟 宋代的饮食书写常融入抒情议论,发挥寄托之意,将饮食与故土、乡亲等意象,与怀旧、清廉、坚忍等情感相融合。 在宋人诗文中,食物是故乡的象征。苏轼《元修菜(并叙)》中的巢菜(元修菜),寄托着对故乡和友人巢元修的情谊。陆游《初冬绝句》中的鲈鱼、菰菜、荞麦饼,《思故山》中的紫鳜鱼、白莲藕,《戏咏乡里食物示邻曲》中提到的茗茶、芡实、杨梅、莼菜,《冬夜与溥庵主说川食戏作》中罗列的薏米、巢菜、龙鹤菜、木鱼子、索饼等一系列四川乡土风味的野菜、茶饭,都渗透着他对故乡山阴和第二故乡四川浓郁的思念之情。 饮食又常作为人格的象征。宋代文人将荤食与富贵联系在一起,又与粗鄙的人格挂钩;对素食则发掘其哲学内涵,或美化其清雅,将之作为高洁人格的象征。如宋人常将茶比拟为君子:“有如刚耿性,不受纤芥触。又若廉夫心,难将微秽渎”(苏轼 《寄周安孺茶》),“形模正而方,气韵清不俗。故将比君子,可敬不可辱”(袁燮《谢吴察院惠建茶》)。秦观《清和先生传》则将酒喻为“激发壮气,解释忧愤,使布衣寒士乐而忘其穷”的君子。 饮食描写还寄托了种种人生体悟。苏轼由黄州移汝州途中,面对“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浣溪沙·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洲刘倩叔游南山》),慨叹“人间有味是清欢”。在惠州作的《二月十九日,携白酒、鲈鱼过詹使君,食槐叶冷淘》称“醉饱高眠真事业,此生有味在三余”,除表达对美食的赞扬、传递对生活的热爱,也微露人生失意的无奈。陆游《初冬绝句》:“鲈肥菰脆调羹美,荞熟油新作饼香。自古达人轻富贵,倒缘乡味忆还乡。”鲈鱼、茭白、荞麦饼的江南风味,让诗人想起因思念家乡美食而辞官返乡的张翰。富贵与乡情之间,情感的天平明显导向后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