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罗兰·巴尔特解读福楼拜的《布瓦尔与佩居榭》(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外国文学评论》2013年 孙倩 参加讨论

    二、关于“语言的百科全书”
    福楼拜用其一生的最后十年创作了最具有百科全书性质的《布瓦尔与佩居榭》,如此包罗万象的构思能够付诸实践足以证明作家的伟大。为了丰富两个人物的经历,他恶补一切学科的知识:化学、医学、农业、天文、地质、考古、历史、文学、体育、宗教、哲学、解剖学、语言学、教育学、政治学……为了带领主人公检阅人类几乎所有的精神文化产品,福楼拜阅读了不下1500本书。布瓦尔与佩居榭如同漫游在人类文明领域的堂吉诃德,对科学的风车挥舞着长矛,然而他们探寻的对象与探寻的行为本身都毫无意义。在人们大肆崇拜科学的十九世纪,福楼拜能够指出科学的“愚昧”无疑是很伟大的。从《情感教育》到《圣安东尼的诱惑》,福楼拜的作品总是带有消极观和怀疑论的色彩,而《布瓦尔与佩居榭》则是这一方面的集大成之作。它既是一部“悲观主义小说”,也是“让人笑不出来的喜剧”。虽然福楼拜在写作手法上对现实主义的审美旨趣作了让步,然而小说的理想化、抽象性、思辨精神和闹剧效果,已经远远超出了写实艺术的范畴,而更倾向于哲理文学。
    70年代中后期,“百科全书”取代“愚蠢”成为了巴尔特的关注重点,确切地说,之前他对后者的研究不过是对前者研究的初期阶段,两者是一脉相承的。自启蒙运动以来,百科全书就成了人类智慧的象征,它以词典的形式汇集和涵盖了人类求知的各个领域。巴尔特认为,《布瓦尔与佩居榭》揭示了所谓的“百科全书”其实只是一个笑话,所有的知识和学问到头来都不过是一场空。因此,“百科全书”只剩下“能指”,而没有“所指”,徒留语言的空壳,丧失了科学的分量,从“知识的百科全书”沦为“语言的百科全书”:“十八、十九乃至二十世纪的百科全书都是介绍一切知识门类或某一知识门类的。然而,在这段历史中,出现了福楼拜和他的《布瓦尔与佩居榭》,此时的百科全书成为了被嘲笑和调侃的对象。可是某种严肃的东西又悄悄伴随着这个玩笑:语言的百科全书代替了知识的百科全书。福楼拜在《布瓦尔与佩居榭》中记录和标记下来的,是语言。”(Oeuvres: tome IV, 997)
    巴尔特发现福楼拜的作品中充斥着各式语言,所有这些语言并行不悖,没有一种超越其它成为主导。因此,他断言福楼拜最钟爱的形式不是小说,而是词典;《庸见词典》这一题目的重心不是“庸见”,而是“词典”;作为幌子的“愚蠢”命题不过是作家故意设计的圈套,而“百科全书”所展示的知识的纯粹虚幻才是作家的本意。福楼拜所向往的书是一本辞藻堆砌的词典式作品,形式完美而内容空洞。虽然萨特批评《庸见词典》的讽刺对象所指不明——“貌似针对了所有人,实际上谁也没有针对,要不就是作者自己”,并指出“按字母顺序对内容进行编排是承认无能的表现”⑧,但巴尔特却对这一设计极为推崇,因为词典的形式正好符合他一贯的“中性”思想,“[这是作者]保持冷漠的绝妙方法,专门用于不分主次地组织行文,通过选择唯一真正毫无意指的排序方式而从游戏中脱身出来”⑨。在这一思路的启发下,巴尔特以同样的形式撰写了《文本的愉悦》、《罗兰·巴尔特谈罗兰·巴尔特》和《恋人絮语》等作品。以《罗兰·巴尔特谈罗兰·巴尔特》为例,词典的形式和字母的排序恰好避免了他所担心的在其他自传性作品中出现的自命不凡的危险。在这部作品的手稿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明显的受福楼拜影响的痕迹,即百科全书的倾向。不过这一印记在后来的正式出版物中被消除了。人们发现“手稿的页边空白显示了罗兰·巴尔特作品和生平的百科全书式的图谱,由每节片段左上方的彩色标题编入索引”,“形成了一种真正属于个人的百科全书”,“编号排码的愉悦与分门别类的百科全书式的愉悦相呼应”,“这一活动令人也想起福楼拜为《布瓦尔与佩居榭》的抄写所做的永无休止的分类工作”。⑩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