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芒克:生活再艰苦、现实再困难都不会影响我内心的美好(4)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学报 newdu 参加讨论

    芒克:你说的是1986年、1987年那一阵,我写了不少诗歌。1987年,我写了一首长诗《没有时间的时间》,1000多行呢。我埋头写了3个月时间。这首诗先被译成了日文、法文、意大利文出版,国内反而是后来作家出版社出版我的诗集《今天是哪一天》时附带出版的。
    记者:这题目本身就是一个悖论,时间无处逃避,没有时间,它依然是有时间,所以是“没有时间的时间”。
    芒克:我脑子里想的,其实是另外一个世界。这首诗一共十六章,每一章都不同,但基本上都谈到生死,说到底就讲的我个人对生死、对人生的一个看法,我自己的哲学观念。其他的一些东西,时间隔得远,我就记不住了。我很少回头去看自己的东西,也不想让过去的句子来影响我的思路。再说,我觉得诗歌真没什么好聊的,你聊再多的东西,那都没有诗歌本身的内容来得丰富。当然,我觉得这首诗要短一点,写它个600行就好了,长诗尤其需要精啊,诗太短无内涵,诗太长容易散。
    记者:这时写的诗,与你白洋淀时期的诗看似有了很大的区别。套用唐晓渡的评价:芒克无论从诗歌行为还是语言文本上,都始终体现了一种可以恰当地称之为“自然”的风格。同样是“自然”的风格,白洋淀时期的“自然”,你的确是写到了自然的风景,而这时的“自然”主要指的内在的“自然”。
    芒克:我写诗,写来写去还是写人本身的东西,写人性的、自然的东西,写人的感觉、人的直觉。所有的哲学体系都和自然界有很大的关联。什么相对论啊,那都是从自然中来的,诗歌也是。诗歌也是一种形式,一种自然的形式,最精彩的诗,就是用非常简单、非常自然的语言,说出非常深、非常绝的东西。现在有些诗,你看写得绕来绕去,玄之又玄,其实什么都没有,都是些毫无生命的句子堆砌。好的诗不应该是鲜活的,自然的?
    记者:你如此强调“自然”,是认为自然本就是诗人理应具有的品质吧。
    芒克:写诗就是要自然,要真实。不要在写诗时预设什么立场和想法,应当想到什么就是什么。不像写小说,都要盘算什么。我觉得诗人重要的是要单纯,你要把自己的真心话都说出来,不要藏着掖着,有这样那样的心机。有不被人看穿的心机吗?没有。文字是不会骗人的,心机会阻碍你的想象,你的想象就该是无限的,写作的人,就需要那种无边无际的想象。
    记者:《没有时间的时间》给你带来很高的国际知名度吧?
    芒克:应该是不单单这一首长诗,是一个整体的影响。从1988年开始,整个九十年代,基本上都是在国外漫游了,德国、美国、日本、荷兰、澳大利亚……各国到处乱跑。
    记者:这漫游过程中有没有写诗?
    芒克:九十年代,我很少写诗。都在漫游了么,哪有时间写诗。
    记者:九十年代经济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文人也跟着纷纷下海。很多知识分子都说,那个时期真是特别迷茫。
    芒克:有媒体也问到我对九十年代的看法。我记得我当时谈到了七十年代、八十年代,还有九十年代。我说,七十年代是唯一能展现喜好的年代,当时没想到后来会发生那么多的事情。八十年代对我来说,很重要的就是写了很多的诗歌。现在回想起来都很惊讶,我哪儿有时间写这么多东西?而且是写得又快又好。到了九十年代,我诗写得少了,或者说没有了强烈的信心继续写诗,或是继续拥有理想,你可以说在写诗上,我是有些“心灰意冷”了。但你要说我有什么迷茫,我没觉得有什么迷茫。我本身就向往新鲜。九十年代那种开放本身就是我们追求,也可以说是争取来的,我觉得那是好事。
    记者:你说你不曾迷茫,我看也不尽然。你后来再也没有创办,或参与创办过什么刊物了。
    芒克:没错,《今天》停刊后,其实我的理想就幻灭了。自那之后我就不愿意参与这些集体行为。经历过这些事,你还看不明白吗,在大的利益和诱惑下,人是很容易被瓦解的,所以我不太相信许多人同心协力能一块做成什么事情。我觉得还是独立做自己的事好,比如写诗就是非常个人的行为,用不着跟人家搭帮。现在也有人请我帮忙办杂志,我不愿意帮忙。因为我不信这个了,这一点“不信”,也许是那个年代的情绪折射吧。
    记者:现在创办民间诗刊,跟你们那个年代相比,可能用心不一样了吧。
    芒克:要我看,什么乱七八糟的流派,没有任何意义。那些流派都要搞宣言,但这些宣言跟作品半点关系都没有。没有什么比作品更重要,离开了好的诗歌作品,宣言什么都不是。真正的诗人读诗,感觉是共通,一首诗放在那儿,大家一看就知道好不好,这骗不了人。历史不见得会给各种各样的流派什么位置,但一定会留下那些真正优秀的好诗。
    一首诗可以包含无数幅画,反之却行不通
    记者:很多人都好奇,芒克是怎样完成了从诗人到画家的身份转变?
    芒克:什么诗人、画家,这身份都是别人给的。我2004年初才开始绘画,不都是生活给逼的嘛。整个九十年代,我都是全世界漫游,参加一些朗诵会,挣一点报酬,就这点出场费,也就勉强可以维持我一个人的生计。后来,我碰到了我的前妻,她有了身孕后,我身上的担子一下子就重了。
    那时候我过的什么日子,和我前妻蜗居在北京一个十几平方米的斗室内,还是租的房子,连窗户都没有。老朋友艾丹看不下去,提议我试着画油画卖钱,还给我送来了画架、颜料、画笔全套工具。我没有受过绘画训练,两眼一抹黑。我还记得第一次画画。前妻已经睡着了,开着灯我就开始画,全凭感觉画了一夜。她早上起来一看,说我画的还真行。她是学油画出身的,这么一句“真行”,我心里就有底了,我就来劲了,3个月内画了12幅,接着就开第一个展览了。
    记者:你在宋庄办过题为“另一种诗”的展览。你认可你绘画是“另一种诗”的评价吗?就像有人说的,绘画也是你诗歌创作的延续?
    芒克:大家总喜欢把绘画与我的诗歌联系起来,但我不觉得这两者有什么关系。这么说吧,相比写诗,绘画要轻松一些,写诗会耗费大量的脑力,而绘画耗费体力更多一些。绘画是我的谋生手段,我也能根据别人的要求完成画作,诗歌不行,人家让我写,我还不一定写得出来。我也不认为自己的画里有多大的诗意。说白了,绘画是一种视觉艺术,展现出固定、瞬间的画面与场景,诗歌却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涵及延伸空间,极具想象力,一首诗可以包含无数幅画,反之却行不通。所以说,画画比较简单,诗歌要丰富多了,深刻复杂多了。
    记者:你能这样即兴绘画,包括你能这么顺利地卖画,该是受到诗歌的影响吧?我看到有评论说,诗歌为你提供了除技巧之外的一切:个性、才情、想象、思想。
    芒克:我画画就像我写诗一样,完全是凭着灵感去自由发挥。我承认,我的画值钱和诗歌有关系。但我相信,我要画得太次,也不会有人来买。基本上也没什么诗人来买我的画,买我画的都是一些资深藏家。一般买我画的人,不是我找人家要价,我就说你看着给吧。我现在的作品单幅价格在2万元至5万元之间,要是没有那么多钱的人就给个2万吧,算最低了。但是真是好朋友他没钱,我给他都无所谓,这有什么关系。我这一年也就画个30来幅油画,不画多。
    记者:一定有不少人好奇,你是怎么绘画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