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英国文学经典化的溯源研究——回顾与启示(4)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 叶丽贤 参加讨论

    三、两点启示
    英美学者为把英国文学经典化的起始时间追溯到20世纪之前,首先修改了“经典化”这个原本用于高等教育学科体制内部,以课堂教学和科学研究为传承形式的概念,扩展了实施“经典化”的社会体制、主体力量和活动形式。但是,关于应该将经典化的起始点追溯到多远,这群学者内部也存在重大分歧。分歧的背后其实又涉及他们对“经典化”这个核心概念的不同理解和定义。在见证“经典化”的含义逐步扩展和结论不断更新的过程中,读者会发现,在文艺理论领域,所谓“学术创新”其实是有章法可循的。它常表现为后来者重新审视前人著述中核心概念所涵盖的对象,调整其所适用的疆域,由此改变原有学说的思想模式,揭示出与前人大相径庭的结论以及所指向的意义。以抒情诗的经典化为例,20世纪中早期很多学者,如菲利克斯·谢林[19],认为抒情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从复辟时期起开始经历创作的低潮,直到一百年后,即18世纪将近结束时才重新走入英国诗歌经典之中。但是,这个观点受到后来越来越多的学者的质疑和挑战。他们认为,自从中世纪起,抒情诗从未曾淡出英诗经典体裁的行列,即使在偏重理智和说教的奥古斯都时期,它仍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但在修正前人学说的同时,这些学者显然对“抒情诗”作了重新定义;他们或者扩大了抒情的主体,将其从个人变为群体,例如,保罗·亨特就把表达“共有的或群体”的经验,如爱慕、敬意和崇拜的诗作(比如用于教众齐声诵读的灵修诗)也归入抒情诗的范畴[20];或者他们放大了抒情诗的存在形式,将它从独立存在的空间扩展到其他诗歌体裁的领域,如西斯金就认为很少有纯粹的抒情诗,它通常是与其他体裁相互结合、渗透,所以西斯金把说教诗和批评诗中的抒情成分剥离出来,归到抒情诗的名下[6]135-140。诸如此类的案例⑧[21]说明我们在看英美学者的文艺理论创新时,必须抱以疏离和警醒的态度,对学者的立论假设进行仔细挖掘和梳理,不能被似是而非的术语所迷惑。另外,还须知道的是,为避免让学术争论陷入无意义的争吵,研究者有必要将作为自己论证支撑的理论假设诚实地向论敌展示出来,揭示自己与他人对重要概念的界定是否有异同之处,以及由此引向了怎样相似或不同的结论。当理查德·泰瑞2001年发表《诗歌与英国文学往昔的塑造(1660—1781)》的时候,他对自己在1997年争论中强硬的立场作了缓和。他承认他的专著关注更多的是1660—1781年间文人、学者、教育家对英国文学经典的建构和征引,而不是促使作家或作品经典化的商业运作和体制原因[11]8。这等于是向其他学者表明他对“经典化”的界定的不同所在,反映了他在争论过后对自己研究思路的潜在局限的反思。
    对“经典化”的界定不同,得出的结论亦不相同;这样说,并不意味着英国文学经典化的争论不过是一场术语之争。从“经典化”概念的扩展过程中,我们确实打破了以往狭隘的视角和思维模式,更深刻地意识到作品被确立为经典,并不只是校园内教学研究这么简单的问题。既然我们意识到这是如此庞大、复杂,难以把握的学术议题,关键是采取切实可行的研究路径。克拉姆尼克的《建构英国经典》是把文艺理论的转变与经济、技术、市场等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结合并阐释得最好的著作,对文学研究者而言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从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一种有效可行的思路:专注于一位作家,一部作品,一种流派、一大文类或体裁,具体考察它们在进入文学经典的过程中各种起作用的技术性、制度性因素以及思想文化氛围等,去寻找广阔的时代背景与作为个体的文艺批评者之间相契合的点,既不过于倚重理论,导致对文学和批评文本的明显扭曲,又避免只从学术思想史的单一角度来检视经典化的过程。克拉姆尼克就在由技术、经济、市场构成的社会机制与文艺理论转向之间找到了一个较好的契合点,即英国知识分子在18世纪中期面临因卷入消费文化而产生的身份危机。从危机所引发的心理动机出发,克拉姆尼克检视了18世纪中早期批评界对斯宾塞、莎士比亚和弥尔顿三人所代表的文学传统的重新肯定和利用,并将这视为三人经典地位最终确立和英国文学经典化正式开始的标志。这样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是值得借鉴的。例如,研究维多利亚时期女作家盖斯凯尔夫人在20世纪下半叶经典化的过程,就可以着眼于分析女权主义批评家如何利用她的小说的思想艺术来服务于作者个人的女性关怀和批评要旨;研究玄学派诗歌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经典化的过程,可以考察英美批评家重新发现和肯定玄学派诗歌“思想和情感的统一”的美学特点,如何有针对性地回应了传统与现代交替过程中人类所处的历史境况和心灵现实;研究历史悠久的抒情诗在18世纪中后期被重新确立为英诗经典的现象(假设采取这种立场),可以回顾它与当时英国社会掀起梳理文化遗产的热潮(如成立学术社团、开放博物馆、编撰辞典和百科全书、撰写各类艺术史)之间的关系。文学经典化既然要牵涉到一个庞大的社会和思想体系,抓住其中一个点,从它辐射开来,是十分有必要的;不求概览全貌,但求能窥见某些局部,以作更大的推想,也是十分可行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