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诗歌是全球化时代的提问者(6)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汇报 newdu 参加讨论

    这样的追问,内含着政治的价值观,通过创作所体会的个人在社会中的价值观。比如说社会的不公问题。当我在英国的工人们中间朗诵、演讲时,就会问,为什么中国的劳动力如此廉价,难道仅仅是中国人多吗?
    前年我被聘为北京文艺网总监,从2012年开始到2013年7月,和西川、翟永明等一起发起了第一届国际华文诗歌奖。一年内八万多首诗投稿,至少10%以上写得相当精彩,过了所谓诗歌的史前期,就是我们写朦胧诗的那个阶段。其中最重要奖项之一——第一部诗集奖,至少需要写40首,获奖诗人是一位真正的农民工,曾在富士康工作过。他诗歌的主题《纸上还乡》,写被派去安装造楼的安全网时摔了下来的小伙子,他的骨灰被送回家去时的那种安全,毫无空洞、宣泄的语言,极为美好、甚至举重若轻。里面交织着和当代中国深刻的血缘关系。其实在社会的商业化表象下,有一个看不见的诗歌大海,农民工等无声的群体在这个网站发出了声音。据说有2300万农民工在写诗,受到了鼓舞,我们设计了鹿特丹北京文艺网的国际同步诗歌节,三个小时内,现场的点击率达到670万,午夜后点击率上升到了1400万,10天之后则是2500万。
    这就是诗歌参与社会的方式。得奖的农民工笔名叫钻石先生,现在开始扬名德国、英国、荷兰,被不断采访,虽然他一家四口仍住在一个十几平方米的屋子里,月薪1500元,欠债十万元。这正说明任何人都可以主动参与到诗歌创作之中。
    对我而言,所有我作品后面那首真正大诗就是中国,某种意义上也是世界。真正的原版是那个变化中的史诗性的中国,而我的作品只是那个大史诗的一个小小的分支。
    在全球化时代,民族也在与外部的遭遇中不断生成自己、辨识自己、发展自己,无法拒绝他者
    刘擎:诗歌不仅要发问,在对待公共生活、社会生活当中,诗人会和其他人联合起来一起来做这些事。谈到中国我也很有体会,刚才杨炼的演讲中谈到他的流亡精神,每个人在这个意义上都是流亡者,在现在的世界上。
    大家在这个时代里,面对着最大的一个困惑就是,一方面要守住中国的传统文化,一方面又觉得应该拥抱世界的开放性。杨炼虽然没有完全展开,但暗示的一种态度是非常有意思的,他似乎没有觉得外部世界对我用汉语写作的人有冲击,反而是给我开放出一个新天地。
    杨炼:一个人的精神的存在质量,是随着给自身提问的深度和丰富性而增加的。这是我不期而然获得的东西,我父母都是英语教授,但我在国内拒绝学英语。在海外写作时,没有感到语言上的转折,只有深化和印证,因为中国这部“思想辞典”真的是有质量的。刘擎:“中国的思想辞典”,这个说法特别打动我。实际上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是一个非常有力量对待外部的文明的民族,但在近代以后收缩成封闭、防范和抵御的状态。在我看来,中国所谓文明的复兴是重新能够和世界相容。
    杨炼:今天,西方、中国已无法截然分开了。在混淆之中,实际上焦虑、困惑不只是对一个他者的困惑,说实在,现在世界面对着一个非常古怪的,可能从来没出现过的荒诞,贫富差距的产生和扩大让人越来越难以理解,这世界是怎么了?反过来中国知识分子也面临这种问题。我认为,其实全球化的今天,我们都处在一个大洗牌的状态,我们在一个大的没人面对过的处境面前。
    刘擎:我赞成您的看法。这个过程,好像是新的,实际上也不是新的。我们个人是在关系当中的,民族也是如此。民族从来是和外部的交往或者遭遇中来生成自己、辨识自己、发展自己,我称之为“文化的遭遇论”。在晚清、民国初年时,西方是一个我们没有办法应对、消化、吸纳进来的外部,一个绝对的他者,所以我们有了这么长时间现代化的艰辛历程。到今天,在学习当中,外部慢慢转化成内部,内外的边界从来不是固定的,外部的东西变成了中国自身的构成性的部分,还不是一般的部分。所以我们不能带着外部、内部的泾渭分明的视角。
    杨炼:当所有的问题其实都是我们内部的问题时,正是同心圆在诗歌的提问中不停深化,不停扩大建立独立的精神世界之时。诗歌在这里还是有点用处的。
    刘擎:有很大的用处,我完全同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