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读者是不是上帝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人民日报 newdu 参加讨论

    对话人:张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教授)
      张颐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李春青(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刘跃进(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
      舒婷(中国作协主席团成员、诗人)
    核心阅读
    忽视读者时,他的写作会变成孤芳自赏,取悦读者时,他的写作就会变成媚俗低级,这是文学作者所遇到的复杂的挑战
    当文学作品千方百计要达到一定销量时,它和读者之间的关系就浅薄化了,往往以牺牲对文学自身的坚守为代价
    精神产品不是纯粹的客体,而是一种活的精神世界,是两种主体交融沟通的领域,占据主动位置的作家应引导这种“对话”向着更高、更丰富的层级提升
    只有作家与读者良性互动,才能让读者主动参与、积极反思,让作家主动调整、完善自我。文学也才能既教育读者也促进作家,真正完成提升精神素养的重任
    张江:读者是不是上帝?当然是。所有的文学创作,最终都要以文本的形式交付到读者手中,供读者阅读鉴赏。没有读者的参与,文学作品的价值无法实现,文学的存在也失去可能。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一个作家都必须树立读者意识。但是,读者是上帝这句话,又不能作机械和庸俗的理解。缺乏必要的辨识,没有应有的主张,一切唯读者是从,读者喜欢什么作家就创作什么,这肯定不是正确的读者观。
    回应并超越读者关切
    张颐武:如何处理与读者的关系,是文学实践和理论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文学只有在面对读者时才得以彻底完成自身,因为文本总在询唤和选择它的读者。没有读者,文本只能静静地放置而不会在世间产生影响。读者是作者所预设的“阅读”展开的前提和条件,也是文学存在最为重要的理由。无论作者在开始写作的时候有什么样的想法,他总是预设了“隐含读者”。他明白这些读者对于他的期待,他也期望这些读者能够理解他的写作。但作者、文本和读者的关系极为复杂。作者不能忽视读者,需要考虑读者的阅读感受,但作者也不能迎合和取悦他的读者。在忽视读者时他的写作会变成孤芳自赏,在取悦读者的时候他的写作就会变成媚俗低级。这些其实是文学作者所遇到的复杂的挑战。
    十多年来,文学的扩张引人注目,中国文学正经历着一个格局转变的过程。对内,原来在文学界之外的以传统的纸质出版为中心的类型文学(如青春文学)和以网络为载体的网络文学,快速成长并逐步成熟。对外,中国文学已经成为全球性文学一个跨语言和跨文化阅读的必要“构成”和所谓“世界文学”的一个结构性要素,而不再是一个时间滞后和空间特异的“边缘”存在。
    文学置身于一个新的平台之上,同时也产生很多困扰,包括文学和读者的关系。今天,文学的读者一面是以中产群体和80后、90后的年轻人为中心的本土读者,一面是对于中国文学有兴趣的全球的读者。中国文学一面不能回避这些读者的需求,一面也必须超出这些读者的要求。一面要和这些读者深入地对话,一面也要给予这些读者新的想象力和走向未来的可能性。文学需要在这些读者之中,也要在这些读者之上。既让这些读者感受到文学的魅力,也让他们看到文学的反思和探索的功能。这样文学才能构成一个有活力的社会场域,产生自己的魅力,发挥自己的影响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