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扎根大地的文学作品才有激荡人心的力量以读者为中心是未来文学史批评方向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 张清俐 张杰 参加讨论

    电视剧《平凡的世界》自开播至今广受各界关注,其原著所具有的强大文学效应也引起学界热议。4月12日,《平凡的世界》专题研讨会在山东大学召开。在学者看来,与《平凡的世界》在读者群中引发的巨大反响相比,以往评论界对《平凡的世界》整体评价较低。与会学者认为,文学研究可从传统研究视域拓展到更为广阔的社会文学生活中,评论界、文学史界应适当关注读者大众的反应。
    书写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
    2012年2月,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开展了一项关于“文学阅读与当代生活”的社会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者中,阅读过《平凡的世界》的有796人,占总比重的38.6%,位列第一。
    《平凡的世界》在青年读者群中影响力尤为巨大。山东大学文科一级教授温儒敏说,《平凡的世界》有极大的冲击力,特别是对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社会变迁做了全景式描绘,能够激发起青年特别是农村进城青年对故乡生活的怀念,同时,《平凡的世界》展现的那种向上的、奋进的、追寻梦想的精神契合这个时代很多人的精神需求。
    “读者是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愿望和艺术趣味对作品进行选择的。”在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张学军看来,《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孙少平兄弟二人既有脱离传统生活的强烈渴望,又在与命运的抗争中保持了传统美德,兄弟二人搏击人生的过程激发起很多现实中同样出身底层的青年改变命运的蓬勃生机和强烈愿望,促进了情感的自我成长,在作品的影响下进行奋发向上的自我人生设计。
    延安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路遥传》作者厚夫说,梳理和反思新世纪文学现象,文学创作在一味求新突变的过程中,存在割裂和抛弃传统、自我放逐社会责任的倾向,并逐渐走向边缘化。路遥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在继承传统和求变之间找到了一个结合点,即扎根大地、根源人民。
    文学表达不仅是华美语言和复杂技巧
    《平凡的世界》发表后,曾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一面是被大众读者特别是青年人热捧,一面是专业评论家对《平凡的世界》评价偏低。
    温儒敏用“两极阅读”来概括这一现象,他坦言,评论界、文学史界对《平凡的世界》的评价不高,为什么会出现极大的反差?文学评论界、理论界应该审视这一现象。
    路遥创作《平凡的世界》之时,正是中国文坛上借鉴和实验现代派文艺,先锋派创作、前卫艺术最为活跃的时期,《平凡的世界》受到当时一些理论批评家的漠视和否定。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丽军说,受到当时西方的现代主义思潮和先锋文学的话语霸权影响,文学作品有没有现代感和先锋性成为那一时期文学批评的重要标准。
    张学军说,从作者的角度讲,路遥创作《平凡的世界》的时候,正是趋新猎奇风潮席卷文坛之时,路遥并没有跟风,而是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坚持作为老百姓而写作,他坚信现实主义的蓬勃生命力,他复现了个人记忆,并把真情实感融入到作品之中,从而引发读者共鸣,正是这种强烈的共鸣,吸引着一代又一代读者阅读。
    “在当年不被评论界看好的情况下,《平凡的世界》仍然能够成为经典。”厚夫说,这证明,任何一个文艺形式,必须和本民族的文化相匹配、相契合,只有寻找到自己的艺术个性才会有生命力。文学应该表达特定时期的历史进程,而不是过分追求华美的语言和复杂的技巧。
    文学生活也要进入文学研究视野
    与会学者表示,《平凡的世界》发表后出现的“两极阅读”现象,应该引起评论界、文学史界反思。
    在温儒敏看来,传统的文学研究与文学批评,局限于作家、批评家、文学史家这个圈子,很少关注社会上普通读者的反应,这种“内循环”式研究是不够的。他认为,一部文学作品出来以后,普通读者的反应是真实的,评论界、文学史界应该调整,适当地关注普通读者,他们的接受程度更能反映作品的实际效应,也理所当然要进入文学研究的视野。
    张丽军提出,文学史评价能不能走出以作家作品为中心的文学史评价,形成以读者大众为中心的文学史评价应该是未来文学史批评的方向。“一部作品仅仅是语言至上、技术至上是不够的,好的文学作品应该追问其是否走进我们的生活,走进我们的心灵,走进我们的精神世界。”张丽军说,从这个角度来讲,《平凡的世界》是文学史中的经典,它的价值在读者大众中呈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