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叙事学理论认为,叙事即是在讲故事。因此,理解叙事,首先就要理解作家所讲述的故事。每一部叙事性的小说,都是以“故事”形式存在,以语言和文字作为外在形式载体,由此观之,小说是语言和文字承载的“故事”。本文把“故事”作为切入点,以《霍小玉传》作为文本依托,引出“故事下的故事”。同时,拟从“作家讲述何种故事、作家为何讲故事、作家讲故事的方法、作家讲故事的意义”的思路来进行阐释和理解《霍小玉传》,这是一个连环的过程,每个环节紧密相连,构成完整的叙事整体。透过上述阐释,来实现对《霍小玉传》故事意义的再解读。 关键词:故事;《霍小玉传》;视角;情节;意义 一、作家讲述何种故事——《霍小玉传》概观 《霍小玉传》是继《莺莺传》之后的又一部爱情悲剧,也是中唐传奇的压卷之作。蒋防善做诗文,但他之所以能够留名于文学史,却主要缘于《霍小玉传》这篇杰作。小说中的霍小玉是作者描写最生动、最有光彩的人物形象,她原为霍王之女,只因其母是霍王侍婢,地位低下,小玉终被众兄弟赶出王府,沦为妓女。她与出身名门望族的陇西才子李益欢会之初,即已从以往的遭遇预感到自己“一旦色衰,恩移情替”的命运,因此“极欢之际,不觉悲至”,只求与李益共度八年幸福生活,而后任他“妙选高门,以谐秦晋”,自己则甘愿出家为尼。然而,残酷的现实很快粉碎了她的幻想,使她连这样一点微小的希望也难以实现,酿成爱情悲剧。简而言之,《霍小玉传》讲述了痴情女被负心汉抛弃的凄美爱情故事。 二、作家为何讲故事——讲故事的学理分析 故事研究归属法学门类下的民俗学,民俗学侧重研究各民族民间口头故事的最初发生、故事母题、母题的流变、故事的分类等,故事是任何关于某一时期发生的事情的最广义记载,它可以是书面的、口头的或记忆中的,也可以是真实的或虚构的,它是关于某些事件的顺序或者倒叙,诚如林骧华在其《西方文学批评术语词典》书中所言,故事是一切文学体裁(无论是叙述性的还是戏剧性体裁)的基础。可见,重视故事和运用故事视角解读文学作品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原因何在? 即作家为什么要向读者讲述故事?最简单的人类学解释,就是人类需要故事,人类需要讲述和倾听故事来获得娱乐、消遣、排除孤独和寂寞,更重要的是获得意义。希利斯·米勒为《文学批评术语》撰写词条“叙事”,提出了三个问题,为什么我们需要故事?为什么我们一再需要‘同样’的故事?为什么我们总是不知足地需要更多的故事? 富兰克·兰特利奇、托马斯·麦克列林在《文学批评术语》(张京媛等译、牛津大学出版、1994年版)中给出解释,一个故事和每一次重讲或其变化形式总会留下某种不确定性或包含一个尚未阐明旨意的散漫的结尾,这种必然的不完美意味着没有故事能一次或一直完美地履行其整理和巩固的功能。所以我们需要另一个故事,又一个故事,再加一个故事,我们对故事的需求不会封顶,我们寻求满足愿望不会缓和。因此,需要更多的故事来满足人类的需求。 基于此,希利斯·米勒推导出,人类对意义的需求无止境,每个故事提供的意义有限,对意义的无限追求与每个故事意义的有限性构成矛盾,就是人类总是需要更多的故事的学理原因。 所以,在中国历史上,蒋防之前已经有很多人在讲述凄美的爱情故事,但蒋防仍旧在向读者讲述着霍小玉和李益的悲壮、唯美爱情故事,故而,才有这样一部传奇《霍小玉传》的问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