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农家书屋:新时代农民“耕读”生活的好园地(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社会科学网 缪迅 参加讨论

    
    贵州遵义地区“四在农村”尤其是“学在农村”建设活动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和行之有效的一些好做法,值得进一步在包括上海郊区在内的各地农村推而广之。
    虽然遵义地区的“农家书屋”建设取得了不少成绩,呈现出不少亮点,但还是有必要指出,存在的不足之处还是较为明显的。在金桔园村等山村的“农家书屋”里,笔者也看到那里的新书没有几本,特别是那些切合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和文化娱乐实际需求的图书很需要多多地购置。大多数“农家书屋”图书的来源,除了乡里或村里拨出一些专款采购外,大多来自于社会团体或个人的捐赠,或者是村里的人你一本、我一本的募集,图书的质量参差不齐,文化和科技含量高的图书不多,而武打之类的图书倒是不少。
    这就告诉我们一个很严峻的现实:当下乃至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在城镇居民文化生活得到极大丰富的同时,广大农村尤其是边远落后的地区农村,大多数农民群众所享受到的诸如读书看报、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看戏看电影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还是相当欠缺的。文化发展在城乡之间的巨大反差,始终影响着文化的公平。
    针对这种情况,只有进一步加快农家书屋建设等农村基本文化建设,改善农村文化服务条件、增加文化服务内容,才能缩小城乡之间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差距,保障农民的基本文化权益,真正体现文化的公平。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遵循这一精神,通过建设好“农家书屋”等为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阵地,不断增加农村文化服务总量,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这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具有重大意义。
    笔者认为,当前和今后很长的一个时期,加快农家书屋建设依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实现全面发展,不仅需要物质财富的富足,还要有精神的充实和文化的繁荣,更要有广大农民群众文明程度的提升。只有满足这些条件,才能真正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建设好“农家书屋”实在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抓手。
    加快农家书屋建设,是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这些年来,随着农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在精神层面求新、求乐、求变的愿望日益强烈。这就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尊重他们的意愿、满足他们的需求,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向他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只有这样,才能让农民们与城镇居民一起共享文化改革发展的成果。
    加快农家书屋建设,也是解决好当前农村中信仰、道德问题的需要。随着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日益深入,人们的思想日趋活跃、观念不断碰撞,精神文化生活的选择性、多样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不主动占领农村文化阵地,用积极健康的文化产品和活动进行引导,一些腐朽落后的思想观念和不健康的行为方式就会乘虚而入。其实,这些年来,在一些农村,聚众赌博、吸毒贩毒等恶习又死灰复燃,封建迷信思想又有所抬头,非法宗教活动又有蔓延之势,少数农村甚至出现了信仰迷茫、精神空虚和道德滑坡。面对这些现象,只有通过建设好“农家书屋”等农村文化阵地,才能寓教于学、寓教于乐、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引导农民群众不断增长科技文化知识,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重塑正直善良、互助友爱、诚实守信的道德操守。
    在中国农村、农民们向来有着“耕读”(即一边田野耕作、一边读书求知)的好传统。如今,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加快,国家和各地党委、政府都加大了对农村各种基础设施的投入,而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各项目的有机结合、优化整合,更是值得为之投入更好、更多的文化资源和人力、财力、物力。
    这样做的话,无疑将更为有效地缓解过去多年来农村文化投入不足的问题,也更能让更多的农民尤其是新一代的青年农民获得资源更为优质、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显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的“春风雨露”,来滋润心田,提升素养,拓展视野;更让新农村建设的文明指数、和谐指数节节攀高;让新农民的文化指数、幸福指数年年进步。这是很让包括笔者在内的所有城乡公众所乐见其成和抱有热切期待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