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综述 >

农民爱读什么样的书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光明日报 王玮计亚男 参加讨论
缘起
    近日,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三农”读物出版发行工作的意见》,号召要多出版农民看得懂、用得上、买得起的图书。今天,我们请来三位长期从事“三农”读物出版发行的业内专家,谈一谈关于农民的读书问题。
    特邀嘉宾:
    
    金盾出版社社长 张延扬
    
    中国农业出版社总编辑 傅玉祥
    
    北京房山区新华书店良乡门市部主任刘俊英
    大部头与小册子
    记者:人们总是认为,农村图书多是服务性的、实用科技类的。我们想知道,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有哪些书受农民欢迎?另外,有深邃思想内涵与科学精神的图书,在农村是否有市场?
    傅玉祥:关于农村图书,首先要明确两个读者定位。一是农村管理人员和农业科技工作者,他们属于文化素质比较高的群体,他们需要高深层次的图书;另一部分也是更为广大的人群是普通农民,目前看来,他们对图书的需求主要是浅显易懂的实用科技图书。前者需要大部头,后者需要小册子。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大部头里的内容,用通俗简单的语言,变成农民需要的小册子。像许多常规技术的书籍,可以做得图文并茂。农民即使不看那几行文字,也能从图示中看明白,用得上。最近我们出版社为了配合“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出版了两本科普连环画手册,每册定价三四元钱,很受农民欢迎。
    我觉得目前农村需求比较大的书,第一是教育类,主要是教辅书,因为现在子女教育是农村家庭最为重视的。第二是农业科技类图书。第三是生活文艺类。第四是政策法规类图书。我认为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这种状况不会改变。
    张延扬:从当前农村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民还是欢迎服务性、实用性强的科技类图书,哪些图书能够帮助农民发展生产、脱贫致富,他们就喜欢购买哪些图书。
    从我社图书出版的实际情况来看,农业类的种植、养殖图书就深受农民的欢迎。我们出版社的定位是:以实用性科技图书为主要出版范围,以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读者为主要读者对象,以部队基层和广大农村为主要图书市场。最近五年间,我社共出版服务“三农”的图书1875种,总印数达6433万册。
    还有一类图书即介绍法律知识的书也受农民欢迎。比如,我们出了一本《农民怎样打官司》。这本书的销量非常不错,去年一月出版,三个月就发行了15000册,四月份又重印了15000册。
    社科类的、文学类的图书在农村市场不是很大。农民一年四季忙于耕作,业余文化生活主要是看文艺演出、看电视,很少有时间、有精力坐下来阅读一本文学作品。至于农村在校的学生,看一些文学书籍,也是为将来升学考试作准备。
    农民读者的职业特点和所处的客观环境,决定了他们买书是比较务实的,也就是说买一本书首先看有没有实用价值。农民对阐述党的方针、政策类的图书也很喜欢,因为这类图书与他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与他们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对于那些研究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专业性图书,他们需求不大。所以,我们在出版过程中明确提出少出大部头,多出小册子,保证农业图书的低价位。
    刘俊英:技术手册还是农村书市的“常销书”。我做基层的图书发行工作已有20年,每次送书到窑上乡、葫芦垡乡等地,农民对饲养方面的图书最为需求,比如牛羊兔的饲养和果树嫁接的技术手册卖得最好。在我看来,这是20年来农村书市的“常销书”。
    与过去相比,现在农民的需求增加了。最近几年子女教育方面的教材教辅类图书比较受农民欢迎,比如钢笔字帖、作文辅导等,这说明农民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
    另外,很多农民对家庭烹饪、养花、编织、小饰物、家电维修等图书也感兴趣。不少农民家里都有VCD,因此对光盘也有需求。特别是一些妇女和孩子,对价格不低的彩图类图书也喜欢,比如一本烹饪图谱,定价四五十元,但是一些农村妇女很痛快地就买下了。她们认为,这样的书只要看一下就能用上,很值
    从多年下乡送书活动中,我发现一些农民有这样一个的愿望,就是希望科技文化类的图书,在内容编排上不要太单一,要综合的、百科大全类。最好一本书里覆盖很多的内容,这主要还是因为农民经济条件限制。
    市场化与公益性
    记者:金盾出版社与中国农业出版社都出版了许多服务“三农”的优秀图书。请问,目前的农村图书市场有多大,对出版社的吸引力如何?怎样吸引众多的出版社把出版精力集中到这一方面来。
    张延扬:从理论上说,农村图书市场很大,但我们切不可估计过高。首先是农民购买力还比较低,许多地方农民孩子上学课本都买不起,舍不得拿钱来购买图书看;其次是农民种地还习惯于传统耕作方式,看到别人干什么自己就干什么,看到别人怎么干自己就怎么干,不习惯通过看书来指导自己的生产生活。因此,我们不能把农村图书市场看得过高过大,不能所有的出版社都盲目地一轰而上,形成出版上选题重复、内容重复,造成一种不必要的浪费。
    出版社首先要为农民着想,考虑农民的需要,要让农民看得懂、买得起。
    作为公益性,各级政府在服务“三农”中,要宣传、引导农民买农业类科技图书,学农业科技知识,要拿出一部分支援“三农”的经费,购买农业科技图书送给农民,这样可能会吸引更多的出版社把出版精力集中到这方面来。
    傅玉祥:农村图书市场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在这个方向上努力一定可以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目前的问题是农村图书市场还不健全,图书的发行还不能保证农村读者直接、准确、快捷地买到自己最想要的书。我想,“三农”图书的发展方向是市场化,但目前应该是经营性与公益性相结合。政府可以以多种形式提供一些财政支持。在这个时候,出版社应该站得高一点,对“三农”图书的出版要有责任心和使命感,要带着感情和责任为农民出书。另外,要真正下到基层去,走村串户,了解农民读者的需要,掌握市场需求。
    出好书与多发行
    记者:一方面,出版社要了解农民需求,多出版适合农民需要的书,另一方面,新华书店要想办法把好书送到农民手中,方便他们购书。还有,今天的农民也要提高自己的整体文化素质,养成爱读书的传统。那么,在出版、发行、农民读者这三个环节上,哪一个是最需要加强和改进的?
    张延扬:我认为在出版、发行、农民读者这三个环节上,都需要加强和改进,但最需要改进和加强的是发行。
    我们金盾出版社从一建社起就自办发行,组织了以离退休老干部为主的发行队伍,这些老同志非常爱岗敬业,一年250多天在外。他们20多年来跑遍了除台湾、香港、澳门以外的31个省市自治区2600多个县级新华书店,占全国新华书店的90%以上。即使像我社这样发行渠道非常畅通,还有很多图书不能到乡镇、到农民手中。有些农业图书我们早就出过了,但还经常收到农民来信问有没有这类图书。这说明出版与农民购书之间有一个断层。
    “三农”图书销售一定要方便农民购买。农民上县城新华书店买一本农业书很不划算,买一本书只花五六块钱,来回车费就得花一二十元。
    建议县级新华书店在乡镇设立图书网点,以优惠政策发展民营书店,还要利用当地的广播电视的有利条件进行图书宣传。比如,台儿庄市新华书店,他们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我们社的图书,并且送书到村,书的销售量增加了六倍。
    傅玉祥:我个人认为,目前最需要解决的是“三农”图书发行渠道的畅通问题。现在农村乡镇的图书发行网点太少。我们出版社在农业部支持下,在一些乡村建立了图书室、文化室、农民科技书屋等,但这还远远不够。我觉得农村图书销售网点的基础建设应该靠国家、政府投资,至于经营可以选择承包者。要让有能力的人把这些乡村书店经营好,长期生存、发展下去。
    发行渠道畅通,将使出版社更准确、便捷地获得农村图书市场的信息,安排农村最需要的图书选题。现在出版社最需要做的是改变“三农”图书写作的学究化、学术化的文风,要用农民看得懂的语言,浅显明了地传播知识。
    刘俊英:最重要的是要沟通信息,适销对路。像我们这里,信息掌握得不太准确,于是我们每次下乡所备的图书品种就比较齐全。平时,我们还常常主动与乡镇政府单位、部队、学校、集贸市场执法队等单位联系,他们需要什么,我们就备什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