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欢的作家是玩魔幻现实主义的加西亚。马尔克斯,与此同时我也是香港女作家张小娴的“粉丝”(追星族FANS的音译)。好多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喜欢马尔克斯,于是他们就更想像不出我喜欢只写男男女女的张小娴。我说:“因为张小娴有智慧啊,我仰慕一切出色的智慧。” &nb sp; 张小娴笔下的男女故事、爱情感受都表达了她对生活深刻的领悟,常常令我暗自叫绝。比如,她说“爱情不是两个人或者三个人的事,而是一个人的事。”“爱情,是自身的圆满。当你了解了爱情,你也了解了人生。”如果你稍谙世事就能知道,发现这些爱情的本质和“魔幻现实主义”一样需要智慧。 所以,有很长时间张小娴的《幸福的鱼面颊》、《不如你送我一场春雨》这些小册子,成了我的枕边书。我几乎每天睡觉前都会翻几篇她的小文章,然后,回顾自己的感情经历,每每都能产生共鸣,总结出一二经验,才昏昏睡去。 张小娴不但打动了我,也打动了很多有感情体验的人。一个从不读书的男性朋友,从日本回国的飞机上读完了我借给他的张小娴的书。下了飞机就给我打电话说,张小娴真是了解男人。这是我听他第一次感叹一本书的好处。 我觉得这个现象同时展现了张小娴的另一处高明:让她的智慧雅俗共赏。 而且,张小娴又不像刘墉那样,稍稍明白人世间道理的人就会嘲笑他的故作聪明,我想可以这样理解:对情感而言张小娴是深刻的,她所发现的本质是充满个人智慧的。 遗憾的是我一直不喜欢张小娴的小说,她的小说失去了随笔的犀利和深刻,总是在浮泛地讲一些故事,企图表达一些对感情生活的理解,结果总是表达不到位。我最近刚刚读了她的新长篇《我们都是丑小鸭》,小说写了一群年轻人的故事,他们之间有错综复杂的感情关系。张小娴想用这个故事说明人生和感情的无常,天才的悲剧命运,甚至想说每个人潜在的性别定位的模糊。这时你发现小说的主题虽然深刻,但都是毫无创意的陈词滥调式的真理。 还需要解释的是,我之所以能够清晰地概括出小说的主题,是因为它的展现方式完全是对常识的讲述。 所有的情节都能让人看到这些“因”,就知道后面的“果”,不用思考你就能知道作者要表达什么。张小娴让钢琴天才杜飞扬最后变成了杂耍演员,让叶念菁从童年的小胖子变成了美女,让徐可穗和孟颂恩两个家庭环境差距极大的孩子成了朋友和情敌,让林希仪的妹妹林于然是天才,她在姐姐的妒忌和父母的宠爱中死去。这些情节构成了小说主题和小说情节之间直白的关系。 我觉得张小娴还不知道小说里的生活和她的现实生活一样复杂,小说家张小娴的智慧被魔鬼偷走了,她的小说是粗糙的、直白的、物质的。我的意见还是读读张小娴的散文,因为,在她的笔下世俗的生活也能开出智慧的花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