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无法磨灭的美国历史画卷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新京报 书评人章乐天 参加讨论

    斯坦贝克1939年写出奠定他声誉的一本书,产生了持久影响,更波及第三世界。在我看来,《愤怒的葡萄》表明美国批判性的真实不仅仅是所谓“美国梦”的肥皂泡:菲茨杰拉德和诺曼·梅勒视野之外的美国底层人民是不敢有梦的,他们的理想在中篇小说《人鼠之间》里,无非是“把钱聚起来,弄到一间小屋,两亩地,还有一头母 牛,几头猪,还有住在自己的土地上”。即便如此,农民佐治最后却无法不亲手打死自己的伙伴李奈。佐治含泪举起手枪的场景,凝固下斯坦贝克作为悲观主义者的形象。
    《愤怒的葡萄》的结尾放大了《人鼠之间》结尾的象征意义:农民的一切抵抗努力都是徒劳,都逃不脱约翰·邓恩诗歌里描写的鼹鼠的命运———辛勤造好的房子终不免毁于人的犁耙。所不同的是,斯坦贝克在他第一部长篇小说中加入了更多的纪实叙事,揭示“愤怒的葡萄”如何在人们的心中生长。但是,他的悲观主义仍然覆盖了整部作品,事实上,老汤姆·约德回顾“我爷爷的爷爷杀了印地安人,占领了这片土地”的时候,他们便似乎注定了要为整个美利坚民族担负原罪。
    有人说斯坦贝克写此书的目的还不是激发受压迫者的革命,而是呼唤恕道和集体友爱。斯坦贝克也确实描写了农民流亡中发生的动人友谊故事,但这一切无法补偿农民失去的土地所有权,以及随之而来的严重社会矛盾。看来,在茨威格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里,加利福尼亚州发现金矿所引发的对所有权的惊人践踏,也仅仅揭橥了美国制度史的黑暗一角,还有太多的现实被掩盖在自由的化身之下,合理地存在着。只是正如著名左派历史学家霍华德·津恩所说:“民众的反抗运动从未找到足够的力量,以使自己生存下来”———也许,“美国精神”抑或“美国式民主”即使不是徒有虚名,也在一个漫长的时期内与范围广大的人群毫不相干。农民为美国经济腾飞和制度完备支付的代价,给左派学者留下一个永久的话柄。
    可想而知,《愤怒的葡萄》在当年的问世引起了怎样的一种恐慌,其文学价值植根于悲剧性的真实,真实化的悲剧。你可以不屑于作者批判现实主义的手法,你却无法否认现实的存在,无法否认斯坦贝克是福克纳之后最具现实感的美国现代作家。半个多世纪来,美国早已走出了大萧条的阴影,带着被斯坦贝克狠狠戳痛过的伤疤;它可以踏过土地兼并、财阀垄断、工业化和资本化下的声声哀号继续前行,但无法踏过血与泪的真实记忆———哪怕只是注定要被社会淘汰的那群人的记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