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书评:促进世界史学科发展的有益读本(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社会科学网 付亮 参加讨论

    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评论》第1辑虽是刚生发的一株“学术新苗”,却虎虎有生气。就其中的8篇专题论文而言,古代、近代、现代皆有涉及,有关西方史学和历史哲学的文章亦忝列其中;非特如此,它们渐次围绕“政治认知与历史变迁”这一主题展开,由此建构一有机之整体。李尚君于开篇的《古希腊演说与雅典民众政治认知——以腓罗克拉底合约为例》一文中,精细地考察了演说是如何在雅典民主制度中对民众政治认知发挥影响的。其论说条理清晰、理据充分,很好地展现了《评论》的高规格的学术调性。杨军在《论犹太教历史感的发生》一文中,分析此伦理一神教的历史感与至高神之间的动态联系,颇具新意。徐晓旭则以深厚的功力考辨先秦以降的谱系神话系统化的书写传统,从而解构了司马迁关于匈奴祖先乃夏后氏苗裔之迷思。在近现代部分,俞金尧以近代早期欧洲的“生活周期佣人”为切入点,在充分把握中外学界既有成果的基础上,将“生活周期佣人”置诸欧洲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历史背景下,加以重诠,提出新论。辛兆义和董小川则考量美国对外文化事务机构的历史变迁,由是指出美国人在法理原则和实用主义哲学上有着双重抉择和文化外交化之策略,其中的成功之处显见出美国从总统到国会再到公民普遍重视和参与文化事务这一历史脉络。关涉西方史学和历史哲学的部分,三位学者依次登场,展示了出色当行的研究成果。肖超以悠西比乌斯的《教会史》为考察基点,析探“基督教史学”如何确立为西方史学中的一种新范型。在文艺复兴史领域开拓有年的刘耀春,则将研究视角延展到18、19世纪,探析其间欧洲史学流变中的“延续与断裂”,不仅重新检视了启蒙史学之得失,而且将兰克史学诠解为对前者的反动并剖析其内在机理。是文视野宏阔,新意迭出。实际上,兰克及其史学向来是西方史学史和历史哲学中的一门显学,相关历史诠释之间的竞技可谓“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吕和应则另辟蹊径,探究20世纪历史哲学中的兰克形象是如何塑造的,让我们看到了不同的兰克形象之间的互动与激荡,为兰克研究再添新论。
    除上述8篇专题论文外,《评论》还依循、借鉴国际一流史学刊物的体例,分别开设了“书评”、“专题论坛”以及“文献与史料”等三个栏目,不仅为绍介中外世界史科研成果提供了不小的空间,而且辅助学界接触重要的原始材料,可谓慧心之举。在书评论文部分,社科院世界史所古代中世纪史研究室的几位研究人员集体撰写了我国古代中世纪学科在2013年的发展综述。该综述条分缕析,详实细致,极有助于相关领域的学者了解研究动态。学术书评方面,洪庆明点评了法国史家莫尔内的名著《法国革命的思想起源》,其分析客观持正,颇具可读性。专题论坛栏目更是邀约晏绍祥、金寿福、黄洋、张巍、裔昭印、陈恒等6位国内古代史名家,就古代文明研究的前沿问题与方法,展开交流。几位学者的讨论兼具理论深度与视野宽度,在在展现了我国学者对古代文明的体认与积累。文献与史料栏目亦颇具分量。张强、李晓东和李慧雪三位学者分别提供了《林多斯碑》译注和因泰甫石碑铭文译注,展现出我国世界史学者在史料考辨上的长足进步。
    《评论》的设想是每年推出两期,其间时间跨度不小,主编及相关编辑人员应有较为充裕的时间筛选稿件。对此笔者略提些许建议如下:希望每期都能有梳理某领域研究进展或史学范式转换的书评论文(万字左右是国际常见的体例),以便让学界深度了解学术流变;同时,不妨增加学术书评(鉴于篇幅,2000—3000字即可)的数量,尽可能绍介最新、最重要的学术成果。这既符合《评论》的办刊旨趣,也有助于拓展学界的视野。2015年即将到来,《评论》首卷的问世,预示着我国世界史研究将在明年进一步开拓进取。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悉心呵护这株史园中的新苗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