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生活 >

一个人的乔木、荆棘、青草和花香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作家网 张艳梅 参加讨论


      评论家李掖平称王方晨为文学圣徒,以她对王方晨的了解,称得上慧眼独具了。王方晨对文学有着朝圣之心,文学就是他的宗教,他不仅在文学中深深沉醉,而且澄明出精神上的圣洁和理想的执著。从乡村到都市,他一路走,一路写,文字给了他恒定的信念。
    王方晨总有异乡感,而正是这种异乡感推动着他不断探索、追问和寻找。现实世界的无根可依,逐渐延展成精神层面的漂泊流离。面对世界和生活,他不 断转换站立的位置、探究的视角和观察的方式,然后,在这种精神的漂泊和流离中,慢慢明确自己的方向,拉开一段距离凝神生活,审视自我。他的文学花园五彩缤 纷,有高大的乔木,有带刺的灌木,有芬芳的花朵,也有野火烧不尽的青草。他专注于脚下的大地,以所有生命为念,爱,体恤,坚韧但不褊狭,宽厚但不原谅。他 的浪漫诗意总是与粗粝的现实生活纠结在一起,从内在的心灵召唤出发,是抵达遥远而孤独的世界的一个起点。他以文学笔触细致描绘的那个光怪陆离的异乡世界, 他的《公敌》《老大》《芬芳录》,他的《祭奠清水》《大马士革剃刀》,正是他自己生命之乡的投射。塔镇、红杏庄、樱桃园、老实街……花香弥漫而又荆棘丛 生。无论冷眼静观,还是舍身探险,王方晨身在异乡的精神之旅,总是投射着世界的深渊和理想的光亮。他的文字不仅给出了现实生活的尺度,而且为我们提供了心 灵可能抵达的高度。在那个最终的高处,有他对家园、自我和爱的全部向往。
    王方晨的小说很少忧伤。他的诗意是倔强的,他的疼痛是锋利的,正因为有着强烈的异乡感,所以,他的寻找意识特别鲜明。他的小说超越了时代喧嚣和精神虚无,不断迫近生活的本质,以及人的终极关怀。
    不仅是李敬泽说过王方晨有种独特的力量,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他的气质独特,那种内在的力量,难以捉摸和表述,而在他的文学世界里,又那么幽 深,那么亮烈,常常让人悚然一惊。百年历史倏忽而往,现代理性的缺失与现实社会的积弊依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王方晨只是坚定地选择了自己的道路,那 就是给日益虚弱和软弱的文学注入一种力量,让旖旎外表下的真实清晰洞见,把虚伪的世界和道德打回原形,在千疮百孔的人性废墟里,重建坚实高远的理想之塔。
    文学可以对抗时间的苍凉和世界的荒诞。无论是对乡土世界的细致描摹和深刻挖掘,还是藏得很深的理想情怀蕴藉,王方晨往往从繁华的生活表面看到内 部的荒冷,又从内部的荒冷看到更深处积蓄的热能,就像他在《公敌》里的显赫帝国和遗世坟园、暴恣无情和温雅挚爱之间任意腾挪。他总是能从生存的表象看到人 性深处,又从人性深处打捞起尘世生存的各种形态。没有华丽的伪装,在思想的暗地爆发出耀眼的光亮,他眼中的世界和文学,是那么广阔和复杂,又是那样让他倾 情而至。他迎着生活的风雨走过去,并且满含深情地拥抱了这一切。
    优秀的作家往往是孤独的,然而也必然是心怀大爱的。王方晨真诚而透彻,对生活,他有着独立的思考,对世界,他有着清醒的认知。他热切地爱着长长短短的岁月,诚挚地爱着远远近近的人们。他没有把自己放在整个世界的对面,而是把整个世界放在了自己心里。
    对生活始终保持着虔敬和好奇并不容易。生活充满美好也遍布伤痛,文学试图把这些美好和伤痛涂满画板,并且以审美的方式抵达存在的本质,给尘世的 生命以慰藉和关怀。对此,王方晨说,每一个人都是弱者,需要在想象中确立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和世界相连的力量。对人世的珍惜,对生活真相的执著探索,对 超人意识的质疑,构成了王方晨以弱者的姿态使自己成为世界核心的信念。那些幸福焦虑,是最个人的,然而又是最大众的,是一个细小的瞬间,也是整个漫长灰暗 的时代。他行走在生活的钢丝上,行走在虚无的空气里,却不曾真的跌落。是因为正视一切的柔弱,才有内心历练过的坚定,为了长成一株饱满的大树,把根深深地 扎进泥土。同时,他的目光越过原野,看到了世界的远方更多葱郁的林木。
    文学,对于每一个写作者都有着不同的意义。有一些声音是清晰的,有一些是模糊的,那些被侮辱被损害的小人物,那些向往清水的孩子,那些原野上奔 跑的脚步,那些压抑到哽咽的哭泣,反复呈现在王方晨的笔下,其中,只有一种声音能够一再地照亮心灵,那是来自他内心对光的祈祷和对爱的呼喊。
    王方晨的小说充满理性之美和智性光彩。他不仅思考人的存在,而且努力探究存在背后的所有。他既能以最简洁的方式呈现世界的复杂,又能以最纯真的善对抗现实的恶。
    当这个时代的指针不再精确,发条已经松弛,人心疲惫之际,王方晨用文字恢复我们对时代精准的认知。离乡-思乡-归乡,向来是新文学乡土小说主要 的叙事模式。在近一个世纪后,王方晨给出了新时代归去来兮的疼痛与高远。他以锐利的对抗姿态,执著地表达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关联,不回避伤痕, 不伪饰生活,也因而克服了伪理想主义的虚弱,从铺天盖地的历史理性和犬儒主义中跳出来,回到存在的真实。那些受难的灵魂,那些受伤的土地,都在他爱的怀抱 得到了慰藉。同时,他思索乡土社会的进程,是地域性的,又是超越地域性的,是政治经济学角度的,又是社会学和文化史学角度的,既有启蒙主义的思想烛照,又 有来自民间的生存世态的体恤和关爱。他让这个茫然混乱的时代,在他的思想里获得了短暂的宁静,如同《公敌》里的韩佃义最终在墓土中找到片刻安息。
    王方晨的乡土叙事有着自己的丰富性、复杂性和独特的审美风格,孤绝的诗意与永恒的精神思索彼此光照。苍茫的旷野,喧嚣的城市,在他笔下,都是有灵魂的存在。在那里,乔木、荆棘、青草和花香相伴而生,共同构成了他特有的文学景观。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