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评《揣测与媒介》:媒介的幽深晦暗之处(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汇报 杨磊 参加讨论

    通过问题如此这般的转换,格罗伊斯试图先把档案的承载体引入我们的目光。确实如此,无论我们在图书馆看书,在画廊欣赏画,我们都不会注意到书和画的载体。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因为对于档案而言,关键在于它表现、传达了什么,而不在于它如何表现、如何传达。但格罗伊斯执著地认为,总有些秘密隐藏于表现和传达的背后,格罗伊斯将之称为“亚媒介空间”这是一个晦暗不明的空间,同时也是一个等级系统,在这个空间里,“符号承载体以降级序列引向一个幽暗不透明的深处”。
    在这里,格罗伊斯的区分有些复杂,他所说的“符号承载体”是书、画布、银屏,但这些物质载体对于档案来说是外在的,它们不属于档案。这实际上不是一个十分新鲜的见解,我们可以毁掉一本承载着莎士比亚戏剧的书,但不能毁掉莎士比亚戏剧。格罗伊斯想要做的,就是把往往被忽略的这些载体拉回人们的视线中。然而,如果符号承载体不是自然的,而是处于亚媒介空间中,那我们想理解这些承载体,就必须先理解亚媒介空间。而这个空间却又是晦暗的,因此,格罗伊斯给出的答案是“揣测”,“观察者与亚媒介的承载空间的关系从本质上来看,只能是一种揣测的关系。”
    揣测不是人对事物的胡思乱想,而是一种现象学还原的方法。亚媒介空间在什么条件下才能被还原?这就牵扯到一开头提到的《攻克柏林》的那个场景,唯有在习以为常的状态断裂之时,亚媒介空间才会公开出来。公开之后得出的结果未必是科学的,或者说根本就不科学,但它恰恰体现了亚媒介空间的真诚性所在。格罗伊斯特别强调到,真诚性的对立面其实不是谎言,而是习惯成自然、惯例。对于观察者来说,他们期待看到的就是偏离、失误、偏差,总之就是各种不同于惯例的状态。只有在这种状态下,人们才会放弃对媒介和外部世界关系的追问,转而关注媒介自身,去追问符号载体的内在性质。更准确地说,是亚媒介空间如何操纵符号载体。
    格罗伊斯的这个观点很有些形式主义的味道——形式主义从根本上来讲就是一种文学现象学。无论是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理论,还是布拉格学派的前景化美学,其根本都在于,创作者对惯例的突破能够使隐藏于文本背后的“亚媒介空间”凸显出来。进入二十世纪后,先锋艺术的大胆尝试,如康定斯基对线条、色彩的偏爱,杜尚的“泉”,等等,实际上都是把原来隐匿的亚媒介空间暴露出来。通过这些艺术家,我们可以看到艺术家如何操作艺术的媒介,他们使媒介的载体从表面的、通常的艺术作品中凸显出来。在这种翻转之下,原来的媒介成了讯息。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