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正如学者叶嘉莹在接受专访时所说:“诗词中有生生不息的力量”(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作家网 李晓晨 参加讨论

    文化传统的传承要靠下一代青年
    91年来,叶嘉莹辗转大陆、台湾以及北美,这种漂泊大多是生活所迫的无奈之举,可却让她打开了不一样的视野:既有扎实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也谙 熟西方文艺理论,经历过台湾以西方文学理论研究中国文学为好的时期。在“中”与“西”之间,她意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对中西方文学理论产生了更科学严谨 的思考。她认为,西方文学理论不是不可以用,可是使用的时候至少要对中国自己的东西有相当了解;如果你对自己的东西都不了解,就去用人家的东西,往往就把 中国旧诗给扭曲了。从这时起,叶嘉莹的研究方向发生了转变,她对文化传承的责任开始觉醒。
    如叶嘉莹所言,到了海外以后她开始有对文化传承的醒觉和责任,既然从长辈、老师那里接受了文化传统,到这一代如果没有传下去,是令人愧疚的。 “一个人生命的传承是靠子女,而文化传统的传承是靠下一代青年学生,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传承。”在一篇文章里她写道,在中国的诗词中,确实存在一条绵延不已 的感发之生命的长流。我们一定要有青少年的不断加入,来一同沐泳和享受这条活泼的生命之流,才能使这条生命之流永不枯竭。一个人的生命总有走完的一天,中 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命脉要依靠年轻一代继续传承。
    所以,叶嘉莹最终选择回到大陆,在南开大学与志同道合者一起创建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每天所为都是与诗词有关之事。谈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她特别不喜欢说空洞的提倡,认为弘扬传统文化先要传承才能谈创新,“连传承都没有传承,还谈什么创新?许多人根本就没进去,又能拿出什么东西来呢?”她觉 得,传承传统文化不是靠提倡、靠写点文章就可以,而要真正去实践。这实践主要在老师,她说,如果一个老师对诗词有深刻、高远的体会,就会讲出深刻高远的境 界。“所以师资非常重要,我们现在就是缺少高水平师资。你可以回想一下,当年读书时有哪个老师给了你很大启发,讲的哪首诗词让你至今印象深刻?你们这一代人在大学又接受了什么样的教育?现在许多中文系学生不再大量阅读文学作品,而只是通过学习文学史了解一个简单粗浅的概念和框架,没有进入到文学里面去,都 是一些漂在外面的、非常简单的印象和概念。”她觉得,老师体会得多,讲得就丰富;老师没有体会,就讲不出什么东西来。
    这就是叶嘉莹总说起的,教师是她最看重的身份,也是投注时间、精力最多的。她写诗、词、曲,从来没想过将来一定要做个诗人,要写多少诗,她写的 那些诗都是自己跑出来的;她研究诗词,也不介怀一定要在学问上有什么成就,跟别人比个高低,有了想法、心得、感受就写下来,目的是让那些还没进入诗词门庭 的人看了能解其中之妙。如今,她依然在带各种学生,研究生里很多人旧诗词写得很好,她也给幼儿园小朋友讲诗词,各有各的讲法,每当有人同她聊起诗词,她从 不敷衍,或春风化雨,或当头棒喝,只是期待可以真正对讨教者有所启悟。她说,诗歌的价值在于精神和文化方面,这不是由眼前现实物欲得失所能够衡量的。大家 能够喜欢“旧学”当然是好事情,不过就是不要太粗俗浮浅。
    叶嘉莹并不厚古薄今,她也读新诗,对朦胧诗和现代派诗歌都有关注,“新诗里有好也有坏,旧诗里也有好有坏,新诗里好的和旧诗一样,都不多”。她 提起许多年前读到的朦胧诗,舒婷、顾城的诗都还可以,台湾诗人周梦蝶、痖弦、洛夫、余光中的诗都读过一些,“我还给台湾新诗人写过序言,我同样也欣赏新 诗。好坏不在新旧,在诗的本身是好还是坏。”她极重视语言,认为语言文字本身有一种潜在能力,是藏在语言文字本身之中的。关于这一点,她认为西方的符号学 和中国传统文论是有暗合的,“语言和思想是相联系的,没有高尚的思想,怎么能有高尚的语言呢?”
    采访就要结束时,我问叶先生是不是能跟她合影。她自是应允,但还是说了句:“每个来我这里的朋友最后都记得跟我合影,但就是不知道我说过的话人 们又能记得多少呢?”我想,她大概是有几分担心,又愿意再做些提醒吧,老人家真是把诗词融入了生命。不远处的墙上,挂着一幅荷花图,与题有“迦陵”的匾额 互为参照,成为主人的自况。即便深处乱世浮沉也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漂泊流离却仍不辞劳苦讲述古典诗词,希望以诗词度人化人。我想,这种境界当是大境界 吧,想起叶先生曾在某个场合说起过,《论语》对她一生有特别的影响,其中有一句话深感可以终身行之:“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